近日中國農民在廣西蓋“豪華大廈”養豬的壯舉引發外媒關注,英國《每日郵報》5月16日就發表長文用驚嘆的口吻向外國人展現了這一中國式創新。 在報道中稱,中國廣西的一家私企蓋起了兩座專門養豬的7層大樓,而他們目前正在建設的另一棟高達13層豪華大廈也將被用來養豬。 這些專門養豬的大樓里配備了各種運輸飲水、食物以及糞便處理的管道以及各種生豬養殖的專業化設備,此外大樓里還設置有大型電梯可供生豬快速上下樓。 報道稱,這是中國在推進全球最大的生豬養殖產業化進程的偉大一步,盡管成本不菲,但是這樣的高樓養殖將極大的提高豬肉品質,并為當地人創造巨大財富。 報道稱,雖然對于一些個體戶來說,這樣的巨大工程投資風險太大,但這樣的集約型養豬方式可能會徹底顛覆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亞洲生豬養殖產業。 如今許多國家也開始效仿這種蓋高樓式的養豬方式,荷蘭的一家養豬設備供應商的總經理彼得·范·伊蘇姆(Peter van Issum)表示:“如今在荷蘭兩層樓或三層樓式的養豬場的建設需求正在增大。” 韓國目前也有專業的生豬養殖企業建起了自己的高樓養豬場,范 · 伊蘇姆表示,未來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高樓養豬的企業,這種創新有著明顯的優勢,將會顛覆整個豬肉行業。 如果成功或可影響整個亞洲 英媒稱,中國出現高層“養豬酒店”,每層可養1000頭豬,這種高層養豬場節省了占地面積,但建筑比單層農場昂貴。 這家農業公司有兩棟7層樓的母豬育種廠,還有四棟在建,其中一棟高達13層,堪稱世界最高養豬場。 報道稱,歐洲嘗試過兩層或三層養豬農場,其中一部分仍在使用,其余已廢棄。近年來,由于管理困難,加上公眾抵制大型密集養豬場,歐洲沒有新建類似的養豬場。 但現在,隨著中國推進世界最大規模的工業化養豬場——也是中國30年來努力實現農場現代化為鄉村地區創造財富的經濟改革行動,公司正在不計成本,實驗高層養豬模式。 報道稱,這些“酒店”表明了隨著中國改革養殖模式,一些養殖業主非常愿意嘗試新的辦法。 這家農場的一位經理說:“高層建筑(養殖)有很大優勢,可以節約能源和資源。不需要很多土地就可以養很多豬。” 報道認為,中國高層建筑養豬農場的成功經驗可能對設備供應商以及人口稠密而土地稀少的亞洲產生影響。 為這家農業公司設計排風系統的荷蘭供應商米克羅凡公司的總經理彼得·范伊蘇姆說:“我們發現兩層或三層建筑的需求在加大。” 該公司還為韓國一家三層育種公司提供供給。范伊蘇姆說:“高層建筑育種仍然是例外,但未來或許發生巨變。” 報道稱,該豬場位于中國南方的亞計山,亞計山看似并不適合建大型養豬農場。沿著一條狹窄的山路向上攀爬,遠離村莊,大規模水泥建筑養豬場建在山上,山谷之下是茂密的森林,這家農業公司原計劃用來吸引游客的。 然而,這個地方離貴港比較近。貴港是個內河港口城市,是通往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珠江三角洲的門戶。 報道還稱,衛生隱患也提高了成本。就連歐洲的雙層農場都曾引起過擔憂。一旦爆發疫情,就不得不進行全面撲殺。 不過,這家公司的養豬場經理說,公司實行樓層單獨管理,工作人員每天在同一樓層工作,從而降低了爆發瘟疫的風險。新到的母豬先放在頂層,然后由電梯分送到安置樓層,并一直留在那里。 排風系統可以防止空氣在樓層之間循環。送風系統通過地面通道送風,通過每層的管道輸入。管道連接房頂的中央排氣口,有高功率風扇將空氣排過過濾器,然后從15米高的煙囪中排出。 報道表示,亞計山還在興建一個垃圾處理廠處理養豬場的糞便。經過處理后,液體可以噴灌周圍的森林,固體賣給附近的農場當有機肥。 公司說,養殖項目用于降低瘟疫風險、環境影響和勞動成本的附加設備。不過,一位養殖場經理說:“我們需要時間來看看這種模式是否可行。 來源:養豬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