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17日訊 一份來自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最新的市場調研顯示,全球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正在發生變化:愿意改變自身的消費習慣,選擇提供高福利豬肉的超市。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指出,不當的集約化養殖是全球范圍內給農場動物造成痛苦的最大原因,而且問題日益惡化。目前,每年為人類提供食物而飼養的農場動物數量已經達到700億,其中絕大多數動物生活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 豬是人類集約化養殖的主要物種之一。為了滿足人類對豬肉日益增長的需求,全球各地在以密集、貧瘠的養殖方式養豬,豬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被困在鐵籠中,每天都在遭受痛苦。 取消限位欄,采用環境豐容的母豬群養系統及育肥豬的福利養殖方式,不僅可以讓豬免于不必要的痛苦,還能夠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豬肉。 從2017年10月到2018年3月,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在全球11個國家進行了四次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在中國,85.8%的消費者表示愿意改變自身的消費習慣,選擇提供高福利豬肉的超市。44%的消費者從未關注過豬的福利狀況,但是在了解到目前生豬養殖狀況后,這些消費者中有86%愿意選擇提供高福利豬肉的超市。此外,超過7成的中國消費者對于目前養殖場中母豬終身生活在限位欄里這一狀況表示擔憂。在較為關注農場動物福利的消費者群體中,56.5%的人表示,他們愿意停止在不提供高福利豬肉的超市購買豬肉。 在全球范圍內,72%的消費者認為集約化養豬方式是“錯誤”和“令人震驚的”。在美國,89%的消費者認為超市有責任從更高福利標準的來源采購豬肉。在巴西、泰國、澳大利亞80%的消費者對在農場動物身上常規使用抗生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表示擔憂。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EO史蒂夫·麥克維爾(Steve McIvor)說:“消費者越來越意識到動物福利的重要性,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超市提供高福利豬肉。 “在工業化集約養殖模式下,豬終其一生都被困在狹窄、憋悶的環境里。它們在高度壓力和惡劣條件下,會出現互相啃咬的行為。高密度的養殖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導致養殖場使用大量的抗生素進行防治,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隱患。” “市場的信號已經非常明確:消費者希望買到有更高福利標準的豬肉產品。”麥克維爾最后補充道:“養殖企業、供應商和超市都應該看到,提高動物福利,不僅惠及動物,更對人類自身、對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積極意義。” 目前,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已和浙江青蓮、廣東德興、大北農集團在內的中國養殖企業開展試點合作,嘗試環境豐容的母豬群養系統及育肥豬的福利養殖方式,提高生豬養殖行業的動物福利水平。 提升動物福利將是未來畜牧養殖行業的發展趨勢,而消費者對高福利豬肉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吁超市采購豬肉時,應轉向更高福利標準的來源,迎合消費者的意愿和市場需求。 (圖片來源: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來源:中國網 作者:辛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