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殖業,他們已經離開 1月30日,農歷正月初三,年味依然濃厚,兄弟們大都喝酒。酒過三巡,侃大山模式開啟。作為旅游區,記者老家從事畜牧養殖的朋友不多,有的只是零散的分布幾家從事蛋雞養殖和水貂狐貍養殖的個體養殖戶。 除夕那天,孫建華才從外地回到老家,陪父母過個新年。除夕之前,他一直沒有回家,怕的是和老婆無休止的爭吵和討債的踏破門檻。前幾年,村里的孫建濤水貂養殖風光無限,養殖了幾百只水貂,賺的盆滿缽滿,看到孫建濤的富裕。2014年,孫建華在孫建濤的帶動下進入了水貂行業。誰料到,進入便遇到行業低迷。2014年底,水貂行業進入了斷崖式的下跌。 由于得到的市場信息嚴重滯后,孫建華的水貂沒有來得及脫手,由于引進的貂種價格是水貂行業處于高位的時候,貂種價格高,建華是貸了部分款引進貂種的,在行業萎靡不振、貂皮價格持續下跌的情況下,以至于部分貂活活餓死。進入養殖行業的孫建華,本抱有大干一場的決心,由于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把控不準,導致了背負30多萬的債務,老婆和自己要離婚的境界。如今,曾經風光一時的水貂養殖場,荒草雜生,一片凋零。 見到李建華的時候,我問起起對于養殖的看法,他低頭思考了半天說“真是讓貂給叼著了,并且不輕。”談起他對養殖業的認識,他說,咱農民不懂技術,不了解行情,小打小鬧,一不小心就完蛋。 正所謂“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養殖行業深似海,一如便是大深淵”。 在養殖業,他們正準備離開 張慶福是我們鄉鎮為數不多的蛋雞養殖戶,多的時候蛋雞存欄量達近萬只。前年蛋雞行業好的時候,張慶福也很是風光。去年蛋雞養殖行業持續低迷,慶福的養殖基本處于虧損和保本的狀態,一年下來,慢慢的辛酸。“如果不是占的這個地塊好,我早就不干了。操心勞累,還賠錢,遠不如穩穩當當的出去打一年工合適。”慶福告訴記者。 由于慶福的蛋雞養殖場緊靠河邊,并距離大路很近,縣里從旅游治理的角度曾經幾番拆掉其養殖場。由于補償款一直談不攏,幾次強制執行,都不了了之。談起其現在還有的蛋雞數量,慶福談談的說,還有那么幾只,不能一下全部淘汰了,如果都沒有了,養殖場說不定哪天就被拆掉了。養殖這個行業,不是一般人能夠玩的聊的。 “哥,說句心里話,如果不是這塊地的位置好,我早就不進行蛋雞養殖了。”看得出,對于行業的波動起伏,慶福早已對養殖行業不再抱有希望。 2月15日,記者走訪了膠東半島一家從事肉雞放養的一條龍規模飼料養殖企業,驚聞肉雞價格在14日降至2元以下。 據從事放養的曲經理介紹,2017年雞年以來,肉雞價格一跌再跌,1月份,雞價尚在6元/公斤,而春節后持續下探,2月15日,山東雞價已落至2元/斤,跌破了2015年10月份的低價,落至2006年禽流感時期的白菜價,創下十年新低。 對于肉雞的極度低迷,曲經理告訴記者,此番的肉雞市場的大災難,發生在雞年開始之前,對于沒有合同保護的小型肉雞飼養場,肯定會有部分人士抗不住本次的風險,退出了肉雞養殖市場。畢竟在當前的價格下,每只雞虧損差不多2元,對于動輒數萬只的養殖場來說,一般的養殖戶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還是有限的。同時,據記者了解,當前的孵化企業也是甚為慘淡,成本1塊3的種苗,市場售價僅為5毛。 正如網友戲言“十年養雞兩茫茫,先虧車, 后賠房;雞價下跌, 無處話凄涼! 縱有漲停應不識, 人跌傻, 本陪光。牛市幽夢難還鄉, 睡不著,吃不香。 養雞無言, 惟有淚千行!” 在飼料業,他們已經離開 回到濟南,無由的想到這些誤打誤闖進入養殖行業的兄弟們,他們沒有技術優勢,沒有對市場發展變化的把控能力,有的只是自己的土地還有力氣,而在養殖行情波動的情況下,他們的選擇只有離開。 忽然想到近年來的飼料行業,記者一位多年的故交劉總,在前幾年飼料行業換證的時候無奈的離開了飼料行業。談起其企業的發展,劉總感慨萬分。 以前,劉總從事的是將羽毛或毛發經過特殊工藝合成氨基酸的事業。在飼料原料目錄出臺后,劉總的生產工藝和產品沒有進入飼料原料目錄,導致其產品不能取得生產合格證,由此,劉總離開了他為之奮斗三十余年的飼料行業。 談起其產品的歷史,劉總驕傲的告訴記者,其復合氨基酸的生產工藝曾經獲得過山東省星火計劃的項目,其產品并獲得山東省畜牧業博覽會金獎的稱號。而現在,為之奮斗半生的事業忽然沒有了合法的身份,想來不由感慨萬千。 正所謂“物是人非,桃花散落,空留余香。”雖如此,我們也應該向曾經對于行業發展做出自己貢獻的老一輩畜牧飼料人致敬。 在飼料業,他們或許已經離開 飼料行業的朋友或許知道,近兩年,飼料機械行業進入了持續低迷的階段。自從國家從生產許可的環節提高飼料生產的門檻和飼料行業飽和的情況下,加上國家“新常態”的戰略,新建的飼料生產企業越來越少,有的大多是集團化企業的擴張和并購。在此情況下,在飼料行業飛速發展情況下興起的小型飼料生產企業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 記者的一位老朋友,在發展鼎盛時期曾成為省協會的副會長單位,而在飼料行業發展日趨成熟的今天,其品牌在行業內鮮有人提及。記者電訪其董事長了解其機械產品的銷售情況。其董事長稱,現在飼料機械方面的業務在整體的銷售中所占比例甚是微小,自2013年起,他們已經轉型至木屑機械的制造和出口,并取得了不錯的成就。至于當前的飼料機械業務,僅配備一位銷售經理專注于顆粒機的單機銷售,而且大都是網絡銷售,其業績也是僅僅持平。 記者曾經接觸過一位曾經對飼料機械成套設備做的很是不錯的企業,在前幾年已經不再把飼料機械作為其主業,而是根據社會的需要,將重點轉至畜牧器械的領域,并取得了甚為不錯的成績。 對于他們,曾經作為主戰場的飼料行業或許已經離開,正若是“空有余名在江湖,故人憶舊多閑聊”。 這兩年,隨著飼料行業的飽和,部分飼料企業出現了停產和倒閉,這其中有的人轉戰其他企業,也有一部分離開了飼料行業。 有人離開,有人進來 雖然每年有很多的人離開了畜牧飼料行業,但也有眾多的新生力量進入到這個朝陽產業。據統計,我國現有畜牧行業從業人員1億多人,為提升國民的生活質量提供必需的肉蛋奶以及蜂蜜、毛皮等特種產品。隨著畜牧養殖集約化和現代化的進行,畜牧業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養殖行業,離開的大多是以散養為主,不具備專業養殖知識的農戶,與之相對應的是,越來越多的專業大學生加入到養殖行業中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布局到規模養殖的行業中來。 整體看來,畜牧飼料養殖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向大集團化和規模化發展,這對于抗行業波動,確保畜產品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當然,對于離開或者準備離開畜牧養殖飼料行業的人,我們應該看到他們對畜牧業曾經的貢獻,哪怕是微小的,對于一方百姓或某個行業微點,他們在做出自己特殊貢獻。 來源:飼料科技與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