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管理 丹麥母豬生產體系建議要達到30PSY的目標需加大母豬配種過程的管理。Jensen報道:將公豬暴露于母豬的視野之內直至預期發情的前一天,母豬能得到較好的發情效果,這可能是因為公豬可以刺激母豬發情,且縮短人工授精的時間。同時,人工授精完成后將導管留在陰道內,并使母豬接觸公豬有助于精子運動到卵子的結合位點。而在美國則不利用連續的公豬接觸,而是提供每日一次或兩次公豬接觸值得檢測出母豬發情,受精的間隔時間是12至24小時。但這兩種方法均能使PSY超過26,且很少有資料表明這些方法是不利的或不必要的。但過多的公豬接觸會減少后備母豬和繁殖母豬的發情,太少又會延遲發情期。且后備母和在繁母豬與公豬的接觸豬,對公豬的繁殖力沒有顯著的提高。因此,準確檢測發情是有效控制配種的第一關鍵要素。Knox報道:與24h查情間隔相比,8-12h查情間隔有提高產仔率和產仔數的趨勢,而增加查情頻率有利于人工授精。Langendijk研究顯示:公豬可影響母豬激素分泌進而刺激卵泡生長,并增加排卵的發生和催產素的釋放;增加公豬對初產母豬或斷奶母豬的刺激也可使母豬提前發情。但這也使部分對公豬具有抵抗性行為的母豬的發情檢測帶來風險。鑒于此,公豬必須遠離后備母豬或在繁母豬使其有必要的敏感度。 產仔率和產仔數是實現30PSY兩個重要因素,由精子數目、授精次數和時間覺定。Flowers報道:受精的次數等于或大于2次是才能達到最大的產仔率。對授精時間而言,人工受精必須至少有一次發生在排卵期前的24h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窩產仔數和產仔率,且精液保存時間須在36h內。而當人工受精與排卵的時間間隔>28h,繁殖率顯著降低。Watson報道:多次授精中,任一次人工授精的劑量至少含有20億個精細胞,受精時間在母豬開始發情的0-24h內,使用的精液<48h。而同種情況下,使用含有10億個精細胞精液受精會導致產仔率和產仔數降低。且大多數研究表明:20億個精細胞不會限制繁殖,而較少的精子細胞則會降低繁殖性能,但過多的精子細胞也沒用顯著的作用。這可能與精子運輸能力相關,即精子數目在10-100億個之間時,產生的效果基本類似。除了精子數目外,繁殖力低的精細胞也可能會照成受精失敗,因此受精必須發生在母豬接近排卵的時間,以防止繁殖性能的降低(排卵前4h)。 后備母豬的管理 后備母豬管理是后期獲得高發情率和高質量仔豬的重要條件,也是實現30 PSY的前提條件。后備母豬體重達到60kg之前,可以將4-6頭分為一欄進行飼養,超過60kg按性別和體重分成2-3頭進行小群飼養。30-60kg之間采用自由采食,也可根據膘情進行限飼。后備母豬6月齡以后,按月齡測量體重和體長,并與標準參數進行對比,淘汰發育不良的后備母豬。腿跛是后備豬最常見的問題,飼養在全漏縫地板上的后備豬頭數患關節炎的比率明顯高于鋪墊稻草地板的母豬。另外在后備母豬的圈內還應該留出一定的空間,供其運動。在體重達到100-135kg時,應該喂肥育期飼糧,增加瘦肉和脂肪的沉積量,采食量控制在自由采食的80-90%左右。后備母豬進入到發情期前,加強調教,增加育種員與接觸母豬的時間,建立起親密關系,為以后的配種做準備。 妊娠母豬的管理 妊娠母豬的管理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目的是確保最大產仔率與窩仔數。大量研究表明:哺乳期的長短、夏秋兩季、母豬日齡、早期過度采食、妊娠早期溫度的升高及發病率的提高等都會影響妊娠期的繁殖性能。同時,部分報道也顯示:懷孕期間可能發生的各種應激也會造成妊娠和產仔數的降低,但至今仍不能確定妊娠期母豬應激的種類和影響程度。目前已開展了許多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妊娠母豬的繁殖性能,包括妊娠前三周限制母豬采食,配種后3-4周保持原圈飼養且不合群(丹麥飼養方式)。妊娠早、中期通過采食量控制母豬體況,并觀察母豬背膘。在丹麥母豬生產體系中,母豬從斷奶到再繁殖通常飼喂較高水平的魚粉以促進排卵。同時通過超聲檢測妊娠情況,而過肥和過瘦的母豬則單獨飼養以調整體況。 泌乳期母豬的管理 實現30PSY的前提是確保高活仔率,而高活仔率是通過高排卵率,高受精率,胎兒的高存活率以及斷奶前低死亡率實現。PigCHAMP的數據顯示美國畜群生產水平在前10%的母豬中,總產仔數平均為12.3,活仔豬數位11.1,死產仔豬低于0.5。Jansen所報道的丹麥母豬較高生產水平是總產仔豬數為15.5活仔豬為11.1,死產仔豬數平均為1.5.這種高活仔率除了母豬高繁殖力外,很大部分是由于人工輔助分娩的作用。而比較兩國母豬最高生產水平可發現差異較大,其中丹麥母豬總產仔豬數高,美國母豬死產率低。Jansen報道丹麥哺乳中后期的母豬在第10天開始自由采食,這種管理方式也常用于美式母豬生產中。在丹麥母豬生產體系中,母豬分泌后日喂三次,按每天增加0.3公斤的速度使哺乳期采食量由分娩時的3公斤增加至泌乳第7天的6公斤,而這種日糧調整的目的是滿足母豬的食欲。另外,可對部分一胎母豬所產增重較快的仔豬提前斷奶,其母豬繼續對部分體況較差的5-7日齡仔豬哺乳15天左右,且最后于32-35天左右斷奶。這種延長哺乳期的方法可有效恢復后備母豬子宮,從而提高二胎母豬產仔數。 畜牧人員管理 人員管理對母豬生產效率有顯著影響,也是實現30 PSY的基礎。大多研究者均是同意培訓、教育員工的工作態度和技術,而準確的生產記錄和良好的員工激勵機制也是實現母豬高生產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Messenger比較了兩個生產群的母豬生產性能發現,員工經過良好培訓的養殖場其PSY提高了5%-6%的30 PSY。 (參考文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