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產母豬的營養措施 1.后備母豬營養 后備母豬的培育目標是獲得體格健壯、性成熟與體成熟平衡發展并符合品種要求、能如期發情配種的種用母豬。發育狀況良好的后備母豬是日后能夠獲得高產仔數的重要保證。后備母豬生長期及初發情期前的營養對其后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壽命有重要影響。而能量對后備母豬有重要影響,生產中應嚴格限制能量的攝入。能量攝入過多,會影響其乳房的發育,導致過多的脂肪滲透進乳腺泡,限制了乳腺系統的血液循環,引起乳房腫脹,最終影響泌乳量。后備母豬從61Kg開始適量限制能量的攝入量將不會影響其初發情期出現的時間;若61Kg前限飼,即使后期采用自由采食也會延緩初情期。適宜的蛋白質水平(16%)和能量水平(3300/kcal DE/kg)可降低后備母豬的體增重、體脂含量,提高窩產仔數。后備母豬初次配種時的體膘厚與其一生的繁殖性能呈正相關,一胎母豬理想的配種背膘厚度應在14-25mm。對發育不良、身材瘦小的后備母豬,在育成期內應提供中等蛋白質和高能量水平的日糧,才能改善其終生繁殖性能。后備母豬限飼進行到配種前10-14d時,應進行短期優飼,把采食量提高50%-100%或采用自由采食。在配種前的兩周左右,應提高飼料能量水平,因為此階段后備母豬攝入的能量越多,其排卵數越多,可以增加窩產仔數。配種完成后,應立即限飼和降低日糧營養水平,否則會對胚胎成活率造成影響,從而影響窩產仔數。 2.妊娠母豬營養 母豬優良基因的選育使得現代母豬比幾十年前有更多的窩產仔數,并且后代個體具有更高的瘦肉率和生長速度。然而高生產性能卻使母豬面臨極大的代謝壓力,在能量攝入不足和母體組織動員能力受限的情況下,母豬要提供足夠的營養來支持胎兒組織的生長和乳腺實質組織的發育是極為困難的。而母豬嚴重的代謝負擔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繁殖性能下降,甚至過早淘汰。 傳統的飼養程序一般采取的是防止妊娠期過肥。但是,這種飼養程序并不能精確的提供營養成分來滿足滿足的營養需要,尤其是妊娠晚期。由于母豬分娩的營養情況直接影響泌乳期的生產性能,體況肥胖的母豬分娩后采食量會降低,從而導致泌乳期體重損失增加。而母豬妊娠期嚴重的能量限飼也會對產后泌乳量以及斷奶重產生嚴重影響,同時也限制母豬對其他營養物質的攝入,從而無法為妊娠晚期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在整個妊娠期中,配制典型的玉米-豆粕日糧時,通常可提供8-11g的真回腸可消化賴氨酸。但近期的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晚期,傳統日糧提供的8-11g真回腸可消化賴氨酸明顯不能滿足母豬的需求,其真回腸可消化賴氨酸需要量應從6.8g/d增加為15.3g/d(圖2)。其原因是胎兒組織蛋白需要量從0.25g/d 增加為4.63g/d(圖3),乳腺組織蛋白需要量從0.41gg/d 增加為3.41g/d(圖4)。 圖2 母豬妊娠70天前、后真回腸可消化賴氨酸需要量 圖3 母豬妊娠期間胎兒組織蛋白需要量 (妊娠69天前胎兒蛋白增量為0.25g/d,妊娠69天后胎兒蛋白增量為4.63g/d) 圖4 母豬妊娠期間乳腺組織蛋白需要量
(妊娠79天前乳腺組織蛋白需要量為0.41g/d,妊娠79天后乳腺組織蛋白需要量為4.63g/d)Kim研究顯示:以變異系數來表示體重變異程度時,每窩胎兒體重在妊娠45天變異系數比60天要小,這表明胎兒生長受阻主要發生在妊娠60天(圖5)。進一步研究發現,母豬妊娠102天至112天時,胎兒體重從接近子宮角末端位點時呈線性減少(圖6),而妊娠第30天和60天時,胎兒體重和胎兒位置無相關關系。因此,母豬限制營養供應,增加了妊娠晚期胎兒體重的變異程度,表明了對妊娠晚期的母豬來說,當前的傳統營養對胎兒生長有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