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百科全書畜牧卷和農牧漁業部畜牧局統編的《畜牧名詞術語標準》中將飼料轉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 定義為生產單位重量畜產品需要的飼料消耗量,用比率作為度量單位,也稱“飼料轉化比”(feed conversion ratio) ,它是商業上常用的指標,計算公式為“飼料轉化比=飼料耗用量(kg)/增重或產蛋量( kg)”,并將“飼料轉化效率”、“飼料效率”以及“飼料報酬”視為其同義語。 辭海中將“飼料利用率”解釋為家畜利用飼料形成產品(乳、肉、蛋等) 的效率,也稱“飼料報酬”,應用能量為估計單位,即: 飼料利用率= 產品、勞役、增重(能量單位)/食進飼料(能量單位) ×100 %;但近代平衡日糧常以飼料與增重(或其它產品重) 的重量比直接估計。可以看出,飼料利用率與飼料轉化率成倒數關系。 東北農學院主編的《家畜飼養學》是這樣解釋“飼料利用效率”:“即過去習用的‘飼料報酬’或‘飼料轉化率’,有人簡稱‘料肉比’, 乃每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風干飼料總量”。這里將“飼料利用效率”與“飼料轉化率”等幾個概念視為同義語。 飼料系數是養殖業術語,又稱增肉系數,是指養殖對象增加一單位重量所消耗飼料的重量。具體計算方法為:飼料系數=飼料消耗量/增重量×100%;飼料系數越低,說明該飼料轉化率提高,該飼料使用效果越好。“料肉比”和飼料系數其實也是一個概念,但“料肉比”一詞不準確,因為不是肉,而是體重。 料肉比是指飼養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飼料量,它是評價飼料報酬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編制生產計劃和財務計劃的重要依據。料肉比高說明用的飼料多,但增長的肉少;反之,料肉比低說明用的飼料少,但增長的肉多。料肉比指標的計算:料肉比= 消耗飼料總量(KG)/增重總量(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