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理上講,成敗的關鍵在于乳酸的發酵程度,即同型乳酸發酵產生乳酸的量是否足夠。密封好的青貯料在厭氧性細菌的作用下,植物細胞內的糖分在不同的細菌作用下產生乙酸、乳酸和丁酸。青貯料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產生乳酸和乙醇,具有濃厚的酒酸味和芳香氣味。丁酸是揮發性有機酸,具有難聞的氣味,影響飼料的品質。在青貯原料含水量過高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時,均易產生丁酸菌大量繁殖的現象。 青貯料中蛋白質的變化與PH值有關,PH值小于4.2時,在酶的作用下,使部分蛋白質分解成為氨基酸,但較為穩定,并不造成損失。PH值大于4.2時,由于腐敗菌的活動使氨基酸分解成銨類、氨和硫化氫等使蛋白質受到損失,并產生不良氣味。 根據青貯發酵的原理和生化過程,在調制青貯飼料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青貯的窖必須密封嚴實,壓實。 青貯原料必須切碎處理(最好不超過一公分,整株玉米秸打捆青貯除外),因為細碎可便于壓實,否則將造成過多的空氣,會使呼吸作用延長,糖分被消耗,形成高溫發酵,產生較多的丁酸,從而影響品質,并使PH值升高,導致霉菌和銨的產生,致使青貯失敗。 2、青貯料的水分要合適。 一般認為乳酸菌繁殖的適宜水分為60--75%,如果水分過多,糖類被稀釋,發酵延長。并且青貯原料的汁液易被壓擠出來,使養分滲漏出來流失。如果水分過少,便不易壓實,窖內空氣難以排出,導致青貯料的腐敗霉爛。所以,一般青貯料的水分都宜在65--75%,半干青貯料可以到50--55%。測定青貯料的含水量可以用手擠壓法,如果水分從水指縫間滴出,其水分在75--85%;松手仍呈球狀,手無濕印,其水分為68--75%;松手后球狀慢慢膨脹,其水分為60--67%。 3、青貯原料要有足夠的含糖量。 這樣才能保證乳酸菌的正常發酵,以生成乳酸,降低PH值,并抑制丁酸菌的發酵,并可防止蛋白質降解為氨。很多的試驗表明:青貯飼料質量的優劣與含糖量有著直接的關系,當可溶性糖的含量大于2%時,劣質青貯飼料產生的概率只有5%,而小于2%時,概率有44%之多。所以一般要求青貯料中含糖量要高于3%。 不同的原料含糖量也不同,如玉米植株和高梁植株含糖量達26.8%和20.6%,而草木犀和苜蓿分別為4.5%和3.72%。含糖量高的,青貯飼料品質就好,屬于易青貯類飼料;含糖量低的,青貯質量差,屬于不易青貯類飼料,因此在生產中,盡量要選擇那些含糖量高的飼料來青貯,或進行混合青貯。 4、要有一個適宜的溫度環境 青貯料裝入窖中后,植株仍在呼吸,碳水化合物經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放出熱量。隨著時間的推移,窖內溫度不斷升高,最適宜于青貯的窖內溫度以30度為宜,但如果壓得不實不緊,封頂不嚴,細胞繼續呼吸,青貯料發熱,同時霉菌繁殖,溫度可升高到60度,如果青貯料腐敗變質。 當然這一點的關鍵還是要密封嚴格,并壓實壓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