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飼料成本約占養殖總成本的70%左右,由于認識水平或養殖水平不高,使得目前仍有許多養殖戶在選擇飼料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誤區,直接降低養殖經濟效益。 誤區之一:喜歡選擇價位低的飼料。結果是,雖然在短期內畜禽靠自我生理調節使生產水平得以維持,如有時可見蛋重略大,但雞的采食量卻大幅度增加。豬則表現為生長緩慢,使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上升,整體經濟效益遠低于優質飼料。還有些不法廠商往料中摻人許多低劣原料,致使雞群易發病,給養殖戶帶來巨大損失。選用優質高價料,在飼料成本上可能有所提高,但卻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水平,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這在肉雞飼養上尤為突出。有些養殖戶在育成期注重成本,降低營養水平,結果開產時蛋雞體重低,蛋重小,發病多,開產晚,高峰期短甚至沒有高峰期。 誤區之二:過于自信。有些預混料用戶在養殖過程中出現問題就認為是預混料的毛病,在他們看來,大宗原料是自己采購的,豬、雞為自己所養,自己怎么會糊弄自己呢?殊不知,預混料對飼料質量的影響僅占20%,其余80%與混合均勻度和大宗原料有關。飼料質量、飼養管理水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生產性能或產品質量下降。有問題時,應首先請獸醫或有關專家幫助查找原因,若盲目換料,往往造成豬雞應激,導致生產性能進一步下降。 誤區之三:對預混料的優點認識不足。有的預混料用戶在豆粕等大宗原料漲價時,認為使用濃縮料便宜,就匆忙換成濃縮料,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豆粕等原料漲價,濃縮料的生產成本也隨之增加,要買到低價優質的濃縮料是不可能的。養殖戶使用低價而質量較差的濃縮料只會降低養殖經濟效益。例如,與使用濃縮料相比,蛋雞養殖戶使用好的預混料有以下好處:(1)雞只采食量小;(2)養殖過程發病時,用藥花銷少;(3)產蛋高峰期維持時間長;(4)淘汰雞體重大。 誤區之四:選料時多憑感覺,而不做對比試驗。飼養戶如果無法確定時,寧買大廠的,不買小廠的。如果可能,一定要做對比試驗,而且時間至少在20天以上,還要考慮疾病及其它因素的變化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