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3850_155057_1.png (245.91 KB, 下載次數: 1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4 09:44 上傳
1、熱應激發生的原因
夏季氣溫高,給養豬生產帶來許多問題,尤其是對現在正在實施國家的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項目和生豬標準化改擴建項目的規模養豬場的影響更為突出,為了納入項目的管理,一些規模養豬場不斷提高飼養密度,而欄舍面積、通風換氣、防暑降溫等環境條件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通風不良,高溫高濕度等,常造成生豬熱應激,表現為采食量下降、增重減慢、母豬生產性能下降等等。豬屬恒溫動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發達,體內熱能散發較慢,不善于通過皮膚蒸發散熱來調節體溫,因而豬很不耐熱。飼養實踐證明,豬的最適溫度隨體重和年齡增加而下降,歷來就有“小豬怕冷,大豬怕熱”之說,初生仔豬的適宜溫度為28-30℃,斷奶仔豬的適宜溫度為21-25℃,生長育肥豬的適宜溫度為18-25℃,產仔和哺乳母豬的適宜溫度為15-18℃,在最適宜的環境溫度范圍內,豬的產熱和散熱維持動態平衡,因此豬的體溫保持恒定,此時飼料利用率高,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抗逆性強,生產效益最好。
當環境溫度超過最適溫度范圍時,豬的產熱大于散熱,豬就要通過增加呼吸蒸發和輻射散熱,或通過減少采食量進而減少體熱產生來調節體溫平衡,通過增加散熱和減少產熱仍不能維持機體的體溫平衡時,就會引起豬的體溫升高。如果豬長時間處在高溫下,使體內產生的熱大量蓄集而不能散出,則易使豬的體溫居高不下,導致豬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發生變化,從而引起熱應激甚至熱射病(中暑),豬的耐熱性與品種和體型大小、個體重以及經濟類型有關。一般來說,南方的豬體格較小,比較耐熱,北方的豬體格較大,比較耐寒,不耐熱。
2、臨床表現
2.1、發生熱應激反應的豬精神沉郁,體溫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發生熱性喘息。采食減少,喜歡飲水,在25-28℃時,采食量下降10%,同時豬的活動量減少,伸張軀體,喜睡濕地或滾臥糞尿。躲避陽光直射或趨向陰涼地方,皮膚血管擴張,皮溫升高。生長緩慢或停滯,日漸消瘦。
2.2、在30℃左右時,公豬性欲減弱,射精量減少,精子活力下降;母豬受胎率比正常的低30%以上,產仔數降低2.5頭/胎以上;哺乳母豬的泌乳量降低,乳豬生長不良,成活率降低,斷奶仔豬體重降低;母豬發情延遲,隱性發情甚至不發情。
2.2.3、根據近兩年我市在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項目時的調查和資料統計,豬發生熱應激的越來越多,發病的在1-30%左右,病死率在20%左右,仔豬、較瘦的豬發病率較低,體重越大,膘情越好的越易發病。同時受熱應激的影響,豬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導致發生疾病,如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鏈球病、豬肺疫、豬丹毒等。
3、防治管理措施
3.1完善豬場的防暑降溫條件主要從豬舍的設計及其配套措施方面考慮,對熱應激采取長期防范措施:
3.1.1、豬場的位置及取向:豬舍應選擇地勢高燥,地形寬敞,通風良好的地方。一般為座北朝南,可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南偏東或西8-10度,以避免陽光直射豬舍內。
3.1.2、豬舍內搞好天棚和屋頂最好采用白色:豬舍上部應設有天棚,以加強隔熱和通風;屋頂要涂成白色或淺色,以防止太陽輻射,常用的材料有鍍鋅板,可使舍內溫度下降2℃左右。
3.1.3、植樹造林綠化環境,改善豬場的小氣候:在豬舍周圍種植爬山虎、葡萄等藤蔓攀援植物或栽種高大的落葉喬木,場區種植牧草,以減少水泥地面所占比例,從而調節豬場溫濕度,降低溫度,改善豬舍環境。
3.1.4、加強通風換氣:盡可能的打開所有門窗和散氣孔通風,有條件的采用電扇、抽風機加強豬舍內的空氣流通。
3.1.5、噴淋水降溫:通常采用掛濕簾滴水或屋頂(舍內)噴水(霧)降溫,以減少熱輻射。一般滴水或噴霧應選擇在空氣干燥時進行,可降低溫度3℃~4℃,當舍溫在30℃以上,每小時噴霧降溫1-2次。
3.2、加強飼養管理
3.2.1、降低飼養密度
高密度的飼養會使熱應激加劇。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降低飼養密度。
3.2.2、供給充足清潔的飲用水
在高溫環境中,豬體內余熱的排出,主要是經呼吸道揮發體內水分而實現。夏天,飲用水中可加些食鹽。實踐表明,給熱應激豬飲用10℃~15℃的冷水可使采食量、體重增加,飼料轉化率提高。
3.2.3、合理配制日糧
由于高溫的影響,豬的采食量下降,減少了營養物質的攝入量,影響了豬的生長與健康。因此,熱應激時,應以提高日糧的營養濃度(主要是能量和蛋白質的水平),增加青綠多汁飼料的喂量為原則。
3.2.4、調整飼喂時間
夏季飼喂要在早晚涼爽時進行,中午盡量不喂或喂少量青綠多汁飼料.
3.3、添加抗熱應激添加劑
3.3.1、在飲水中添加蔗糖、電解質等成分,能顯著促進仔豬生長,提高飼料報酬。當溫度超過34℃時,可酌情試用維生素C、維生素E、生物素和膽堿等抗熱應激藥物。
3.3.2、在飼料中添加10毫克/公斤大豆黃酮素或400毫克/公斤牛磺酸,也可減輕熱應激對肥育豬的影響。給飼養在炎熱環境中的豬飼料中補充300微克/公斤鉻(吡啶羧酸鉻),可以緩解高溫應激作用,提高豬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重比。
3.3.3、中草藥能夠全面協調豬在高溫下的生理代謝,促進豬的生長發育,改善機體免疫機能。
3.3.4、選用開胃健脾、清熱消暑功能的中草藥山楂、蒼術、陳皮、檳榔、黃芩、大曲等配制成飼料添加劑,可以緩解炎熱環境對商品豬的影響,提高增重和飼料利用率。將中草藥、維生素、礦物質、電解質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添加劑,能協調豬體內的調節功能,增強豬的適應性和抵抗高溫的能力,從而緩解豬的熱應激。
來源:新農村商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