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食品和飼料工業的迅速發展,各類食品和飼料添加劑的使用日益廣泛,特別是保證食品、飼料質量完好,增加食品及飼料營養功能的各種添加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雙乙酸鈉是一種良好的食品及飼料添加劑。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在飼料中添加雙乙酸鈉不但可以抑制霉菌生長,而且可增加飼料的營養價值、安全無毒,在機體內無殘留,對環境和生態無不良影響。
1 雙乙酸鈉的化學性質和安全性
雙乙酸鈉,又稱二乙酸鈉,雙醋酸鈉,商品名為Vita-crop(維他可樂波),化學結構為CH3COOH·CH3COONa,其主要理化性質見表1。雙乙酸鈉可作為一種綠色食品級飼料添加劑,它在動物體內代謝的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對人和動物無毒副作用,對環境無任何污染。它于1982年通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認可,并取得GRAS(一致公認安全:GRAS FDA-21CFR184.754)資格,1993年美國環境保護總署通過聯邦政府法規發布了“雙乙酸鈉在食品、醫藥及化妝品中允許限量被撤除”的規定。
表1 雙乙酸鈉的主要理化性質 分子式(C4H7O4Na)
2.雙乙酸鈉作為防霉劑在飼料中的應用
雙乙酸鈉具有較強的殺滅真菌的能力,可用于所有混合飼料及其原料的防腐保鮮。近年來,有關雙乙酸鈉用于飼料防霉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多。南化集團公司研究院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飼料及其原料中,隨著雙乙酸鈉用量的增加,防霉效果也顯著增加,而且儲藏后霉菌個數比儲藏前減少了兩個數量級,表現出了明顯的殺滅霉菌的作用。浙江糧食科學研究所以飼料中常見的幾種霉菌為對象,進行了多種防霉劑對比試驗,發現雙乙酸鈉的防霉作用接近丙酸而遠超過丙酸鹽。吳昕(1991)在飼料中分別添加0.2、0.4和0.6%的雙乙酸鈉,結果發現,飼料中霉菌總數在2周內急劇上升,以后逐漸下降;0.2、0.4和0.6%添加水平的雙乙酸鈉,對霉菌各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方差分析結果表明,0.6%的雙乙酸鈉對霉菌數量有顯著抑制作用,各添加水平的雙乙酸鈉在抑制飼料發熱方面均有作用,可推遲飼料發熱1~2周。
3.雙乙酸鈉在飼料青貯過程中的應用
在國外,人們用雙乙酸鈉處理來提高高水分玉米及干草貯存時的穩定性,也用雙乙酸鈉與許多飼料牧草相混以提高牧草質量穩定性和防霉防腐。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了青貯低水分紫花苜蓿和高水分玉米添加雙乙酸鈉對發酵速率及發酵終產物組分的影響后得出結論,添加雙乙酸鈉可以改善保存于空氣中的這兩類飼料原料的穩定性。葛政華(1994)將0.2%左右的雙乙酸鈉添加于青貯黑青草中,經過5個月儲藏后,霉菌總數為對照組的1/10,這說明,黑麥草中添加雙乙酸鈉后防霉有效,并基本上保鮮,開啟使用期幾乎不發霉。上海農學院在1990年對玉米青貯33 d后,取樣分析結論表明:①每克樣品的總霉菌數3個試驗組(添加雙乙酸鈉組,分別為0.05、0.1、0.2%)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說明,雙乙酸鈉對玉米在青貯及開啟使用過程中均能顯著抑制霉菌生長,有較顯著的防腐保鮮效果;②試驗組的pH值顯著低于對照組,而總酸度與揮發性脂肪酸均比對照組高,這意味著試驗組較對照組具有更多的有利于泌乳的營養成分供奶牛利用;奶牛適口性飼喂試驗說明,添加雙乙酸鈉能提高奶牛對青貯玉米的適口性,采食量可提高10%~20%。
4.雙乙酸鈉添加劑在反芻動物飼料中的應用
乙酸是合成乳脂肪的前體,牛奶中50%的脂肪酸是由乙酸合成的,雙乙酸鈉進入牛消化道以后分解為乙酸根和鈉離子,從而增加了體內乙酸的含量,有利于牛奶中短鏈脂肪酸的合成,因而可提高乳脂率。同時,雙乙酸鈉添加劑可改善瘤胃內環境,有利于瘤胃內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促進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從而可提高奶產量。黃玉德(1997)在以干谷草為主的混合干草、青貯玉米秸和精料構成的奶牛日糧中,分別添加0.1、0.2、0.3%的雙乙酸鈉(占日糧精料量的百分比),試驗結果表明:試驗組顯著提高了產奶量和乳脂率,顯著提高了飼料轉化率,并且以添加0.3%的效果最佳,每頭牛平均每日增收7.73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Webb等(1992)用荷斯坦犢牛進行的試驗結果表明:在犢牛代乳料和開食料中添加1%的雙乙酸鈉顯著提高了犢牛夏季35日齡體重和冬季70日齡體重,并減少冬季的腹瀉天數,但對采食量和飼料報酬沒有影響。
5.雙乙酸鈉添加劑在豬飼料中的應用
據黃玉德報道,在斷奶仔豬日糧中分別添加0.1、0.2、0.3%的雙乙酸鈉,試驗結果發現,添加0.1%組仔豬日增重比對照組平均提高9.21%(P<0.05),0.2%組提高12.20%(P<0.05),0.3%組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料重比以添加0.2%組最佳。此外,添加雙乙酸鈉還可顯著減少仔豬的腹瀉,試驗者認為,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雙乙酸鈉的量以0.2%為佳。
6.雙乙酸鈉添加劑在雞飼料中的應用
雙乙酸鈉添加劑對病原微生物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同時能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而增強畜禽的抗病能力,尤以防治畜禽由病原微生物所致的腹瀉效果明顯。美國有人研究證實,雙乙酸鈉對預防火雞出血性腸炎有良好的效果。楊曉紅(1998)的試驗結果表明:雙乙酸鈉對雞腹瀉,尤其是由細菌和真菌毒素等導致的雞下痢、腹瀉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且能促進育成雞的生長,提高產蛋雞的產蛋量。Singh等用0.0625、0.125、0.375%的雙乙酸鈉對0~3周齡的內仔雞進行的試驗表明,雙乙酸鈉沒能提高平均日增重,但改善了飼料報酬,增加了小腸乳酸菌含量,減少了小腸鏈球菌的數量。
7.雙乙酸鈉添加劑在水產飼料中的應用
雙乙酸鈉添加劑用于水產養殖,可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飼料系數,提高適口性,增加采食量,還能有效防治魚常見的細菌性疾病,并且由于含雙乙酸鈉的飼料散布在水中不會腐敗,故能凈化水質。據報道,在鯉魚飼料中按0.1、0.2和0.3%添加雙乙酸鈉,每天投喂4次,經過50d觀察,鯉魚增重比對照組提高6.15%~15.11%,飼料系數降低0.21%~0.27%,且大群魚無病死現象發生。
二、使用雙乙酸鈉應注意的問題
1.穩定性問題
雙乙酸鈉具有吸濕性,150度以上完全分解。因此應將其保存在干燥陰涼、溫度不高于40度的地方,在飼料的加工過程中應避免高溫以防其分解而降低使用效果。
2. 添加量問題
雙乙酸鈉的添加量與飼料中各原料的含水量有關,水分越高添加量越大,一般來說,雙乙酸鈉在飼料中添加量為 0.1%~0.8%。另外,動物的品種也影響雙乙酸鈉在飼料中的用量,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酌情添加。
小結
雙乙酸鈉具有較強的殺滅真菌的能力,它適用于所有混合飼料及其原料的防腐保鮮,作為飼料添加劑,雙乙酸鈉可增加飼料對畜禽的適口性,提高飼料中粗蛋白的利用率,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和乳脂率,提高育肥豬的瘦肉率和母豬的產仔數等;同時,雙乙酸鈉還能防止仔豬腹瀉、控制和治療火雞出血性腸炎。此外,雙乙酸鈉還可配制酸味調味劑,因此開發應用雙乙酸鈉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該貼已經同步到 綠色華瑞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