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小動物寄生蟲病
6.2.5犬心絲蟲病
病原與流行病學 癥狀與病變 診斷 治療 預防
犬心絲蟲病(Dirofilariosis)是由于絲蟲科的犬惡心絲蟲寄生于犬心臟的右心室及肺動脈,引起循環障礙,呼吸困難及貧血等癥狀的一種絲蟲病。犬心絲蟲病除感染犬外,貓、狐、狼等肉食動物也可感染。本據在我國分布甚廣,據報道,廣東的犬心絲蟲的感染率高達50%左右。
病原與流行病學 犬心絲蟲蟲體呈黃白色細長粉絲狀。雄蟲長12~18cm,尾部短而鈍,后端呈螺旋狀彎曲。雌蟲長25~30cm,尾部直,陰門開口于食道后端(圖6-2-12)。犬心絲蟲的微絲蚴寄生于血液內,體細長,無鞘,體長307~322μm。
犬心絲蟲的微絲蚴隨時可在病犬的外周血液中出現,周期性不明顯,但以夜晚較多。微絲蚴被中間宿主——蚊吸入體內后,經過兩次蛻皮變為感染性幼蟲。中華按蚊、白紋伊蚊、淡色庫蚊等多種蚊子均可作為其中間宿主。除蚊外,其微絲蚴也可在貓蚤與犬蚤體內完成發育。犬類動物被絲蟲陽性蚊叮咬而感染本病。當蚊吸血的時候,幼蟲從喙逸出鉆入終宿主的皮內,經淋巴或血液而達于心臟及大血管,間或停留于皮下組織。蟲體達性成熟期,需經8~9個月。成蟲于終宿主體內可生存數年。
圖6-2-12
圖6-2-13
圖6-2-14
癥狀與病變 患犬可發生慢性心內膜炎,心臟肥大及右心室擴張,間或有靜脈充血導致腹水、肝腫大等病變。臨床表現咳嗽,心悸亢進,脈細而弱,心內有雜音,腹圍增大,呼吸困難,運動后尤為顯著。末期發生貧血,逐漸消瘦衰竭而死亡。有的病犬發生癲癇樣神經癥狀。當血絲蟲堵塞主要臟器動脈血管時(如腦、心),可能發生急性死亡。死亡剖檢,可在右心室和肺動脈中見有大量的心絲蟲(圖6-2-13)。
患心絲蟲病的犬常伴發結節性皮膚病,以搔癢和傾向破潰的多發性灶狀結節為特征。主要于耳廓基底部皮膚發生劇癢的丘疹和其他部位發生潰瘍。皮膚結節顯示血管中心的化膿性肉芽腫炎癥,在化膿性肉芽腫周圍的血管內常見有微絲蚴(圖6-2-14)。經過對心絲蟲病治療后,皮膚病變可以治愈。
診斷 可根據臨床檢查結合外周血液微絲蚴檢查,進行確診。
治療 除采用對癥治療(加強營養、強心、利尿)外,對早期病犬可應用下述藥物治療。
1.驅殺成蟲
(1)硫乙胂胺鈉,犬0.22ml/kg體重,靜脈注射,一天2次,連用2天。
(2)菲拉辛(Filarsen),1mg/kg體重,口服,每天三次,連用10天。
(3)海群生,犬22mg/kg體重,每天三次,連用14天。
2.驅微絲蚴
(1)碘化二硫噻啉,4.2mg/kg體重,拌飼,每天一次,連用7天,如微絲蚴檢驗仍為陽性,可加大劑量到13.2~15.4mg/kg體重,喂至微絲蚴陰性為止。
(2)左旋咪唑,犬每天10mg/kg體重,口服,連用15~20天,治療后第6天檢驗血液,當血液中微絲蚴檢驗為陰性時,則停止治療。
(3)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0.05~0.1mg/kg體重,一次皮下注射,隔7天可重復用藥一次。
預防 防止和消滅中間宿主是很重要的措施,為此除消滅犬蚤外,池塘和水庫中養魚是消滅蚊蟲的好辦法,亦可用藥進行預防,如海群生苯乙烯吡啶合劑在蚊蟲活動季節后,按5.5mg/kg體重的劑量口服,一天一次,連用1個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