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種豬的出口強勢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種豬出口國,中國每年進口的種豬大部分來自美國。中國的單元種豬場目前一次性進口的種豬數少則上百,多則逾千,300~400 頭的批量進口最為常見。引進品種以杜洛克豬、大白豬、長白豬三配套最為常見。同時,也有少量其他品種進口,如漢普夏等。美國成為最大的種豬對華出口國有如下原因。 ?。?)美國擁有眾多的原種豬場。通常每個豬場 擁有700~2 000 頭左右的核心群母豬,以杜長大或杜長大漢為主要品種(巴克夏豬、切斯特白豬、波中豬等為配合補充)。一般的種豬場可以一次性從數量和品種上解決杜長大三元配套所需的種豬,這和中國需要的品種正好對路。 ?。?) 美國的原種豬場多半擁有自己的土地 (133~800 公頃)用于生產大豆、玉米,以保證飼料自給和飼料的安全性。美國的豬場大多集中于玉米帶地廣人稀的地理帶(依阿華、伊利諾、俄亥俄、內布拉斯加、密蘇里、印第安那、明尼蘇達、堪薩斯、南達科他等州)。豬場之間的距離大約要2~5 小時車程,生物安全度極高。目前NSR(National Swine Registry,國家良種登記組織)登記的種豬大多是SPF(Special Pathogen Free,無特定病原豬群)凈豬。 (3)育種技術與時俱進。以依阿華大學和密蘇 里大學為技術依托,美國豬肉生產者協會(NPPC)為組織協調,美國豬農在傳統的數量遺傳育種手段基礎上很快地更新到了分子遺傳育種手段。近年來手段的更新尤為突出,從限制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S,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到微衛星標記(Micro- Satellite)轉而更新到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ingle Nuclear Tide Polymorphisms)分析及其芯片(SNP CHIP)技術的試用。這對正確選擇后備豬以及基因型的準確判斷是一個新里程碑。該手段作為早期選種的先導自然成為美國現代養豬育種的創新點。在先進場家如Waldo 場和Tuthill場,有關技術人員會向顧客展示種豬的SNP 的測定結果。 (4)育種群體龐大而穩定。美國的大多數育種場 是家庭世襲制,即以一個家庭或家族為核心雇用個別技工(多為育種博士),組成一個千頭規模、千畝土地的私人企業。豬群閉鎖數十年,豬場中常有三世同堂的百年老場,也有父子同時操業數十年的養豬育種世家,很少看到突然消失倒閉的育種場,也沒見過什么嶄新的規模育種場拔地而起。豬場規模的穩定和全國聯合育種是美國養豬育種成功的保障。這與中國曾有的“號稱15 萬頭規模的亞洲第一大豬場”暴發式的興起和閃電般的倒閉形成鮮明對照。美國種豬場既受NSR 協調又講究個性特點,舉例如下。 2 .敢于創新, 勇于冒險的典型—Tuthill 種豬場 牧場主Tuthill 先生畢業于密芝根大學,專攻畜牧科學,畢業后立志于家鄉伊利諾州的養豬育種實業。如今人到中年的他創建了一個專攻巴克夏豬育種的純繁場,將最新的基因組學技術應用于豬的選種。他選擇的巴克夏豬在傳統巴克夏豬的選種方法基礎上融入了現代基因技術手段,他的育種戰略以保持巴克夏豬傳統優質肉的基礎上改進了生長速度、瘦肉率、繁殖性能。其核心群測定成績如下:①公豬性能:日增重1.65 磅,背膘厚0.67 英寸,眼肌面積7.11 平方英寸,167 日齡活重達250 磅。②母豬性能:平均乳頭13.5 個,每頭母豬每年提供活仔20 頭以上,背膘厚0.70 英寸,眼肌面積7.00 平方英寸,167 日齡活重達250 磅。表1 給出了美系巴克夏豬與Tuthill 巴克夏豬的肉質性狀。 Tuthill 的巴克夏豬是美系巴克夏豬的典型代表。該豬頭較重,體形高大修長,骨架粗大結實,瘦肉率極高,產仔數也高于其他巴克夏豬。毛色方面,六白特征不嚴格,頭部白毛可染至臉耳,前肢白毛可過腕,后肢白毛可過飛節,可謂獨樹一幟的美洲風格。 與Tuthill 巴克夏豬形成鮮明對照的卻是英國原產地的巴克夏豬是原汁原味的正宗。其六白特征整齊劃一,身材中等,背線較弓,頭面微凹,體質細致勻稱。而亞洲的巴克夏豬(以日本鹿兒島巴克夏豬為代表)較嬌小玲瓏,細致早熟。Tuthill 豬場的可貴之處是敢為天下之先,創出美國風格的巴克夏優質肉品牌。如今,美國有512 家豬場飼養巴克夏豬,生意通達而紅火,已成為韓國買主的寵兒。 3 .拉斯里經典育種的楷?!猅ruline Genetic 育種場 該場坐落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密蘇里州Richards 地區。該地域森林茂密,雨量充沛,良田萬頃穿插于林帶之間,放眼望去,上有翡翠藍天,點綴白云萬朵,下有如茵綠草,陪襯黑牛若干群(黑安格斯和Maine 肉牛)。在眾多黑牛牧地之間尚有高頂寬舍豬欄聚焦,宛如鄉間城堡,那便是Truline Genetic育種場。該場英文名意譯為純系遺傳,反映出該場強調種群閉鎖、血脈純正、選育嚴格的戰略方針。該育種場有飼料地2 000 英畝,母牛100 頭,用來與豬場形成生態平衡。原種豬場有核心群豬500 頭、后備母豬300 頭,品種涵蓋長白豬、大白豬、杜洛克豬、白杜洛克豬、漢普夏豬、巴克夏豬等。牧場主Forkner 先生現今69 歲,1961 年畢業于密蘇里大學農學院,乃20 世紀育種大腕—密蘇里大學拉斯里教授之得意門生(拉斯里教授所著的家畜改良遺傳學曾在20 世紀70 年代傳入中國,其中文譯本是第一部用統計遺傳學指導養豬育種的洋教材,在高等農業院校和畜牧科研單位廣為流傳,對中國養豬育種理論的現代化起過重要的歷史作用)。Forkner 先生畢業后就在拉斯里的故鄉從事養豬育種,至今已有47 年。白發蒼蒼的他依然整天忙碌于豬舍里的管理和種豬測定。他和他的兒子兩代人共同經營該種豬場。該場的育種特色是種群閉鎖數十年如一日,閉鎖期絕不引入外血緣,強調在有機生態條件下循序漸進獲得高產的純合子種豬。他的種豬群都有10~20 米長的運動場(無限喂欄),其育種方向是強調體格健壯、生態健康和高產的結合。因此,他的種豬有相當高的動物福利水平,一眼望去個個精神飽滿,活潑可愛。其成年豬的體尺比普通豬要大一號(體長165~200 厘米),而且四肢粗壯,蹄腿結實,體格高大雄偉,一看就知是原汁原味的美國豬。他培養的杜洛克名譜種公豬cc3Basic73- 4 的實力水平為:151日齡活重達250 磅,背膘厚0.62 英寸,眼肌面積7.88 平方英寸,瘦肉率56.2%(相當于我國體制60%~61%),母系指數105,父系指數121.4。其全場豬最新累計測定的1260 頭種豬性能如下:窩產活仔11 頭,窩斷奶仔豬10 頭,21 日齡窩重148 磅,18 日齡個體重13 磅,母豬斷奶7 天內配種率91%,受胎率92%,產仔率86%,每頭母豬年產育成后代22.3 頭。該場的重點戰略目標是用巴克夏公豬與杜洛克母豬雜交產生的巴杜一代。該豬具有良好健康的體格,較快的瘦肉生長速度,而同時具備優質的瘦肉。這是一般的杜長大或杜漢長大組合較難做到的。這個育種戰略值得國人參考。我國眾多的地方品種肉質優良,繁殖抗逆性良好,但瘦肉率低,生長過慢,膘情過肥。如用杜、長、大、漢等雜交模式固然可以提高瘦肉率,但肉質退化難以避免。如果參考Forkner 的戰略,啟用巴克夏豬,則可以在保持肉質的同時提高瘦肉產量。這是在國內使用杜本雜交戰略之外的另一個值得考慮的黑毛雜交豬生產策略。此外,我國杜洛克豬種群龐大,杜洛克公豬用作雜交父本后剩下杜洛克母豬無所專用,充作肉豬實在可惜。如能效法Forkner 的巴杜雜交戰略,可創我國洋優質瘦肉第一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