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將“預防為主、治療為輔”轉變為“養重于防” 規模化豬場要將工作的重點從以預防疾病為主,轉變為養重于防。養不是指單純的飼養,包括環境、營養和管理。獸醫的工作重點轉到預防保健上。 1.落實五項有效的管理辦法 (1)全進全出是關鍵。規模化豬場的生產工藝一定要按全進全出進行設計, 全進全出生產是豬場防控疾病的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2)實施早期斷奶技術是提高生產成績的主要措施。早期斷奶技術還可以防止許多疾病通過母豬傳染給仔豬。 (3)盡量減少混養,最好采用原窩轉群,減少應激。 (4)實行多點式生產。有條件的豬場最好采用三點式生產,分為母豬繁殖區、仔豬培育區、生長育肥區。也可以采用兩點式生產,將母豬繁殖區和仔豬培育區合并為一個區。 (5)采用公母豬分開飼養更有利于飼養管理。 2.合理使用疫苗 (1)不要亂用疫苗。 (2)使用高質量(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的疫苗。 (3)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4)正確使用疫苗。 (5)對于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疫病盡量不要使用疫苗。 (6)作好疫苗免疫后的效果監測。 3.疫苗免疫接種要根據本場豬病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1)豬瘟必須要免疫接種,根據本場豬的抗體水平來確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豬氣喘病采用進口疫苗免疫效果較好。 (3)豬偽狂犬病要制定凈化方案。 (4)口蹄疫必須要防。 (5)其它疫苗則根據需要。 4.建立完善的藥物保健預防和治療方案 (1)合理、規范用藥,不要濫用藥物。 (2)效果不確實的藥物不要使用。 (3)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應由獸醫負責。 (4)藥物的使用應從治療用藥轉向預防用藥。 (5)樹立保健觀念,預防用藥,盡可能地控制細菌性繼發感染。 五、樹立科學的“消毒防疫”理念 1.樹立消毒防疫理念 消毒是預防和控制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改變“重視治療預防,輕視消毒”的觀念。消毒對疾病預防的重要性要占到6分,預防占3分,治療占1分。 2.建立適合本場的《消毒防疫管理規范》。 3.建立嚴格、科學的消毒防疫制度及標準操作規程。 4.將忽視消毒防疫的因素觀念徹底清除 (1)不能直接見效。消毒不同于治療藥物,不能立竿見影。 (2)有時不消毒也不生病。這是你運氣好,但終究要生病;也有消毒也疫病頻繁,有可能是消毒劑質量有問題或消毒方法不對。 (3)整體產品質量差。大量低價、劣質的產品充斥市場,使用戶無從選擇。 (4)節省費用。表面上節省了費用,實際上可能要花幾倍或更多的治療費用。真是小事聰明、大事糊涂。 5.管理者要認識消毒誤區,消毒要真正起到作用和效果 誤區一:未發生疫病可以不進行消毒。 誤區二:消毒前,環境不進行徹底清除。 誤區三已經消毒的畜禽就不會再發生傳染病。 誤區四:日常使用不嚴格、不規范等情況及采用廉價低質產品:當發生疫 情時,又不計成本超量使用刺激性、毒性很大的產品,使飼養動物造成損害或 中毒,疫情過后,反而造成大量死亡。 誤區五:消毒劑氣味越濃,消毒效果越好,pH值越高或越低,消毒效果越強。 誤區六:長期固定使用單方消毒劑。 通過2006年全國大面積的“高熱綜合征”的爆發流行,給許多豬場帶來滅項之災,都是由于管理失誤造成的。所以我深感規模化豬場管理者的理念急需改進更新,個體散養戶更要徹底改變。豬場必須首先要創建良好的環境、消毒和防疫做到位,再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再嚴重的“高熱病”等疾病也不會感染我們豬場,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名成功的養豬人。 (作者簡介:陳國宇,天津寶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養豬分司總經理,從事規模化養豬十多年。) 本文內容由 wnsdyl11124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