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養豬的目的是賺錢。怎樣才能賺到錢,則是我們每個管理者必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賺錢的關鍵是首先有好的生產成績,過硬的產品質量,低成本;其次是營銷。要做好這些,我認為現在許多規模化豬場管理者的理念要進行改變和更新。只有改變傳統的養豬觀念,才能在復雜的養豬環境條件下立于不敗之地,成為一名成功的養豬管理者。筆者通過多年的養豬實踐,提出規模化豬場管理的新理念,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還需要養豬界的同仁們共同研究和探討。 一、將環境提升為第一要素 環境的好與壞,它決定著豬場的成與敗。規模化養豬場,各類豬群均處于高強度生產狀態下,環境條件對其生產力和健康影響極大。 1.環境是防控疾病的首要因素 (1)豬生長在適宜的環境下,機體抵抗力增強,減少疾病的發生率。 (2)不良的環境可直接導致疫病的發生和傳播;不良的環境應激可促使疫病的爆發。 (3)不良的環境和應激是藍耳病、圓環病毒、黃白痢、呼吸系統疾病、寄生蟲等疾病發生的先決條件。 2.環境是提高生產成績的關鍵 (1)在適宜的環境下,豬才能充分發揮其遺傳潛力。 (2)在適宜的環境下,豬的維持需要最少,營養的轉化率最高。 (3)在適宜的環境下,豬的各項生產性能才能正常表現。 (4)不良的環境嚴重制約著豬的各項生產性能。 比如,低溫、高濕環境可加劇豬的冷應激,也明顯影響豬的生長發育和增重,長期生活在高濕環境中,豬的食欲下降,對飼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飼料轉化率下降,生長緩慢,增重小。 高溫環境中,高濕妨礙豬的蒸發散熱,很易使體內積熱過多,體溫升高而導致熱射病,而低濕又使豬的皮膚和黏膜干裂,引起皮膚和呼吸道疾病。 據研究,高濕環境中豬血液中的血紅素減少,飼料利用率和氮沉積能力下降,豬增重減慢。高濕對豬的繁殖也不利,飼養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母豬產仔數減少,仔豬斷奶窩重降低。 表1是我公司下屬的一個基地場通過對豬舍環境的改變,其生產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通過改造前后生產成績的對比,證明豬舍環境是提高生產成績的關鍵。還是配套系,其生產性能都很高,相同的品種各品系間差異不大,如加系、美系、法系、英系、丹系等其生產性能都很接近,只不過是各有不同特點。不要一味地追求從國外引進品種,進行豬種的炒作,而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種豬資源,通過選種選育,雜交組合培育出適合本場特點的品系。
表1 基地場環境改變后的生產成績對比項目 分娩舍 保育舍 21日齡斷奶豬體重 成活率(%) 63日齡斷奶豬體重 成活率(%) 改造前 6.86 95.9 24.5 96.2 改造后 7.65 98.6 31.8 99.0 二、將豬種退居二線 我國現在引進的品種無論是原種還是配套系其生產性能都很高,相同的品種各品系間差異不大,如:加系、美系、法系、英系、丹系等其生產性能都很接近,只不過是各有不同特點。不要一味地追求從國外引進品種,進行種豬的炒作。而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種豬資源,通過選種選育,雜交組合培育出適合本場特點的品系。 三、樹立營養平衡的高檔飼料是最好的藥物的觀點 營養平衡的高檔飼料,不僅是生長所需,而且對免疫系統發育也有重要作用,可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說是最好的藥物。 母豬的營養決定著仔豬的發育,確保仔豬在出生后12h內吃到盡可能多的初乳。初乳提供保護能力,防止仔豬感染本場現有的疾病。 斷奶后供給優質飼料,維生素的營養尤為關鍵,保育豬死亡率增高,可考慮使用多種維生素制劑,也可添加VE(50~100g\t),以減少由于斷奶造成的應激。 免疫系統的完善需要良好的營養供給,在仔豬飼料配合時添加優質免疫增強劑,如“抗疫鍵”,可有效提高免疫力。 現在許多豬場疾病的發生后移到生長育肥階段,是由于前期營養和保健及環境比較好,而后期環境和營養較差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