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我國飼料行業走過的30年,可以把中國飼料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創業起步階段、快速發展階段、整合提升階段。而目前,我國飼料行業已是整合提升階段。 輝煌奪目的巨大成就——從1980年到2007年,飼料產品產量由110萬噸增加到12331萬噸,27年增長112.1倍,年遞增率為19.1%。飼料工業產值從1990年的1119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3335億元。產品質量穩步提高。添加劑從進口國到出口國。飼料機械工業技術和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不可替代的突出貢獻——飼料工業的發展,大大推動了養殖業的持續發展。從1980年到2007年,我國糧食產量年遞增率僅為1.7%,而肉類、禽蛋、養殖水產品產量年遞增率分別達到6.6%、7.3%、9.1%。其間,飼料生產為養殖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生產資料。飼料企業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節約了大量的糧食資源,提高了養殖效益。 大國崛起的成功經驗——堅持改革、對外開放、科技創新、依法治飼、扶持引導。 30年前,中國飼料工業還處在萌芽狀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了,飼料工業如同雨后春筍一般,以不可阻擋之勢,迅猛崛起于古老而廣袤的神州大地。 接著,快速發展,奮力提升…… 在歷史轉瞬之間,一個飼料生產大國,猶如煌煌泰山,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世人莫不為之驚嘆。 一個完整的飼料工業體系建成了,飼料產量連續17年穩居世界第二,國民經濟中新生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基礎產業。 30年過去了,我們已站在了歷史的新高度。此時此刻,回顧3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展現輝煌奪目的巨大成就,盤點不可替代的突出貢獻,思考大國崛起的成功經驗,自會為我們中國人無比的創造力感到自豪。 一、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對中國來說,飼料工業是新興產業。 中國飼料工業,是隨著改革開放的興起而興起,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而壯大。30年的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創業起步階段、快速發展階段、整合提升階段。 1.創業起步階段 1978年~1984年,是我國飼料工業的創業起步階段。我國一向以農業文明著稱于世,飼養業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長期以來,飼養業處于分散的家庭副業的地位,農民利用業余時間,一把菜、一瓢糠地飼養,規模小、商品率很低。這種自然經濟下的生產方式,沒有對飼料工業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農業發展,糧食產量提高,養殖業的商品率有所提高,出現了一些飼養專業戶和兼業戶。與此相適應,零星地出現了一些飼料車間和飼料加工廠。但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嚴重束縛,生產力水平很低。八億農民搞飯吃,一億多人不得溫飽,顧不上搞飼料工業,也沒有條件搞飼料工業。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農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連年豐收,城鄉經濟建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人民在吃飽了的基礎上,自然要求吃好,不但要求吃米面,還要求吃上雞、魚、肉、蛋、奶。要滿足廣大群眾改善膳食結構的要求,必須大力發展現代化的養殖業,從而要求大力發展現代化的飼料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