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育豬是 養豬生產的最后一個環節。飼養肥育豬的目的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成本低、數量多、質量好的豬肉。那么,怎么樣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飼養好肥育豬呢? 1、合理組群。最好是原窩飼養,在一窩豬數量太多或太少時,為提高圈舍利用率,需對豬群進行合理組群。一般按豬的品種、體重大小、體質強弱等相近的原則組群,每群10—20頭為宜。合并工作最好在夜間進行,可預先在需要合并的豬身上噴灑一些氣味較濃的藥水,使小豬彼此不易分辨,減少小豬爭斗的機會。 2、合理的飼喂方式。肥育豬在不同階段生長發育對營養的需求不同,應采取不同的營養水平和飼喂技巧。 在肥育前期,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質 飼料日糧,敞開飼喂,以促進增重和肌肉充分生長。肥育后期適當限制其采食量或降低日糧能量及蛋白質水平,讓豬自由采食,以減少脂肪的沉積。此外,飼喂飼料時最好采用濕拌料的形式,尤其是中小型豬場。 3、飲水。飲水應保持清潔衛生,有條件的可以安置自動飲水器,或在圈舍內設立獨立的水槽,保持充足而干凈的飲水。 4、適宜的溫濕度。育肥豬的適合溫度為15-23 ℃,最適合溫度為20℃。當溫度太高時可以采用滴水、舍前種樹遮陽、加大通風等方法降溫;當溫度較低時,可以采用煤爐、熱風爐,地面鋪草等方法保溫。 5、加強通風。通風不良會造成舍內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增加,對豬只生長、飼料報酬等造成影響,更嚴重的是會增加呼吸道等疾病發生的機率。冬天在保溫的同時一定要適度通風。舍頂應有通風孔,在氣溫相對較高的中午可開窗適度通風。 6、疫病防治。疫苗預防接種,一般在仔豬出生20日齡注射豬瘟疫苗,55日齡反復注射豬瘟疫苗、豬丹毒、豬肺疫及仔豬副傷寒菌苗,70日齡反復注射副傷寒菌苗。 7、搞好環境衛生。經常對豬場衛生進行打掃,每天清除糞便1—2次。定期消毒。 8、適時出欄。早熟易肥小型豬,以70—80千克出欄為宜,而大型瘦肉型豬以90—110千克出欄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