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給豬打疫苗時,有一種叫傳染性胃腸炎,必須在后海穴注射才有作用。同時后海穴注射也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辦法,特別是用來治療腹瀉、脫肛等病效果很好。
后海穴也叫交巢穴,位于肛門上,尾根下的凹陷處正中??催@個圖,用紅顏色標明的部位就是后海穴。
注射方法:后海穴是指仔豬尾根和肛門之間的凹陷處。注射時,因這個地方較臟,需在穴位周圍清洗后,然后消毒;一個人使勁抱住仔豬,然后把尾巴提起,關鍵是找準穴位后進行注射。再者,應注意切勿傷及直腸,還應避開血管。
從上面的注射方法看,后海穴注射比肌肉注射要難,后海穴注射有什么優點呢?利用仔豬后海穴的治療方法,既可以通過針刺穴位的物理刺激來疏通仔豬的經絡,調理其腸胃功能,又可以通過藥物的抗菌、消炎的作用殺滅病源體;從而提高仔豬的抗病能力。如:在頸部用藥須4~5次,而利用后海穴則2~3次即可痊愈。
總結一下有四個優點:第一是有針刺和藥物的共同作用.第二是比肌肉注射效果快,同時也節約藥量.第三是安全可靠,后海穴注射一般沒有副作用,也很少有過敏現象;第四是注射方便:相對來說比肌肉注射難些,但卻比其它方法要簡便;特別是對定位欄的母豬,比肌肉注射還要方便。
下面是人們用后海穴注射的例子。
這是從網上下載的資料,因內容較多,我們只把重要的內容說一下。
題目是:不同給藥途徑防治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的效果比較
來源:互聯網 作者:康大夫編輯 時間:2009-01-08
預防仔豬 選用某小型豬場的仔豬,均已接受正常免疫接種,個體差異不大,飼養管理、基礎日糧均相同,未曾用任何藥物預防過、未曾出現腹瀉(假定健康)、30日齡斷奶的12窩128頭仔豬,做預防對比試驗。
(二)試驗分組
試驗預防:分成3個組,即按斷奶次序每4窩仔豬依次分為后海穴注射藥物預防組(簡稱穴注預防組)、肌肉注射藥物預防組(簡稱肌注預防組)、口服藥物預防組(簡稱口服預防組)。
試驗治療:分3個組,即按仔豬斷奶次序每5窩仔豬依次分為后海穴注射組(簡稱穴治療組)、肌肉注射組(簡稱肌注治療組)、口服藥物組(簡稱口服治療組)。
(三)用藥方法
1、預防
穴注預防組:仔豬42頭,從斷奶后的當天起,按每千克體重,后海穴注射10%氟苯尼考注射液0.2毫升,每天1次,連續3天。
肌注預防組:仔豬43頭,從斷奶后的第1天開始,按每千克體重1次頸側耳后肌肉注射10%氟苯尼考注射液0.2毫升,1天1次,連續3天。
口服預防組:仔豬43頭,從斷奶后的第1天開始,在每100千克基礎日糧中加入5%氟苯尼考粉0.1千克,充分攪拌均勻,連續飼喂4天。
2、治療
穴注治療組:5窩55頭仔豬,臨床上發現1窩內有5~6頭開始腹瀉時,即按說明書的劑量,后海穴注射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河北遠征藥業生產),1天1次,連續4天。
肌注治療組:5窩52頭仔豬,臨床上發現1窩中有5~6頭開始有腹瀉癥狀時,即按說明書的劑量,全窩仔豬逐頭肌肉注射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河北遠征藥業生產),1天1次,連續4天。
口服治療組:5窩55頭仔豬,臨床上發現1窩內有5~6頭腹瀉時,即全窩仔豬飼喂添加硫酸慶大霉素(河北遠征藥業生產)的基礎日糧,1天3次,連續3天。
二、試驗結果
(一)穴注藥物預防和治療早期斷奶仔豬腹瀉試驗效果
1.、不同途徑預防斷奶仔豬腹瀉效果。
在15天試驗的時間內,穴注預防組僅有2頭腹瀉,腹瀉率4.8%,無死亡;而肌注預防組和口服預防組的腹瀉率分別為46.5%、72.1%,死亡率分別為9.3%、18.6%,差異都極顯著(p<0.01)。
2、不同給藥途徑治療早期斷奶仔豬腹瀉試驗結果.
在試驗期內,后海穴注射藥物治療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無效率與死亡率僅分別為5.5%、3.6%;而肌肉注射藥物的無效率與死亡率分別為57.7%、11.5%,口服藥物的無效率與死亡率達70.9%、14.6%,差異都極顯著(p<0.01)。
3、不同給藥途徑預防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的平均體重增(+)減(-)。
在試驗期內,平均每頭仔豬日增重,穴注組為184.7克,而肌注組與口服組僅分別為76.7克、50克,差異極顯著(p<0.01)
4、不同給藥途徑治療早期斷奶仔豬腹瀉平均體重增(+)減(-)。在試驗期內,每頭仔豬平均日增重穴注射組為66克,而肌注組僅為36克,口服組不但沒有增重,反而下降9.3克,組間差異極顯著(p<0.01)。
(二)臨床應用
多年來,筆者先后在廣西賀州市有關[url=]苗豬[/url]重點產區和腹瀉多發的養豬場中,采用后海穴注射抗生素預防有腹瀉病史、未曾采用任何方法預防過的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病,經統計,在364窩3868頭仔豬中,有效3694頭,有效率95.5%。經統計,后海穴注射抗生素治療未曾用任何方法治療過的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病346窩3642頭,有效3442頭,有效率94.5%。
我們把這個內容整理成一個表,更容易比較。預防組,腹瀉率與死亡率,后海穴注射明顯低于其它治療方法,日增重卻要大得多。而治療組,治療效果也要明顯好于其它兩種方法。
這是另一個例子:介紹的是后海穴可以治療的豬病種類。
豬后海穴注藥治病效果好
后海穴位于豬的肛門上方,尾根的下方正中窩處。在此穴位對癥注射藥物,能刺激豬的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調節體液,而達于病變部位,發揮針刺的神經刺激及藥物治療的雙重作用;而且通過神經傳導見效快,對治療生豬胃腸道及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有很好效果。
豬脫肛和子宮脫出:注射5~10毫升普魯卡因,將脫出部分用鹽水洗凈整復,較重的可在脫出的肛門或陰門處作以“十”字形縫合即可。
豬拉?。鹤⑸?%痢菌凈10毫升。小豬酌減,注射2次,每日1次。
豬紅?。河?%黃連素10~15毫升加入青霉素80萬~160萬單位混合后注射。輕病注射1次,重病注射3次,每日1次。
母豬子宮炎:用10%磺胺嘧啶納10毫升,80萬單位青霉素2支,混合后1次注射,每日1次。注射3次。
仔豬白痢、黃痢:用氯霉素3~5毫升1次注射;1次不愈的,連注射3次,每日1次。
注射時應按常規消毒。注射深度小豬2~3厘米,大豬3~5厘米。注射時應與豬的脊柱方向平行刺入,不可往下刺,以防刺傷直腸。
作 者:貴州黃平縣紙房鄉農牧站 沈光華
文章來源:摘自《農村新技術》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