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3 10:59:23 來源: 管理學家<br>
<br>
唐化軍<br>
<br>
<br>
華友董事長向松柞先生在《管理能夠學會嗎》一文中,對我國目前的管理學教育表示了他的憂慮:“我不是反對MBA、EMBA教育,我反對的是本末倒置的MBA和EMBA教育……管理教育,與任何教育一樣,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格、訓練意志、開拓眼界、豐富精神。中國的管理教育,不能在純粹工具的旗幟下亦步亦趨。”<br>
<br>
向先生對于我國管理學教育的憂慮,筆者表示雙手贊同。但是向先生論述過程中的一些概念和邏輯,筆者認為還是有進一步明晰的必要。否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不僅會對讀者產生誤導,而且產生相反的效果。 <br>
<br>
<br>
管理者≠企業家<br>
<br>
<br>
不論是在管理理論還是管理實踐中,大家越來越認識到這樣兩個概念的本質區別:企業家和管理者。確實,企業家總是和創造、冒險、創新聯系在一起的。在管理組織理論大師熊彼特眼中,企業家的這種特征就是“創造性毀滅”的企業家精神;而管理者總是與專業性和職業化掛鉤的,按照目前時髦的稱呼這個群體就是“職業經理人”,也就是以高級管理崗位為職業的那一群人。企業家和管理者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商學院教育對于這兩個群體具有截然不同的效果。<br>
<br>
毫無疑問,企業家特別是偉大的企業家,是任何商學院不能培養的。因為企業家的冒險和創新精神,在任何時代和任何社會都是非常稀缺的資源,它不是商學院教育能夠培養的。否則,我們的商學院就能夠毫無限制地培養出偉大的企業來。想一想,邏輯上這能夠自洽嗎?但是,管理者特別是職業經理人,卻是能夠通過商學院培養的。因為管理者的管理知識和經驗,能夠通過商學院的專業教育得到輸理、總結和提升。<br>
<br>
一百年的商業史向我們證明,偉大企業的創始人(創業企業家)不是商學院培養出來的。偉大企業的創建,是和創始人(創業企業家)的冒險精神、創業意志甚至天賦密不可分。但是,偉大企業之所以能夠基業常青,卻是背后一大批職業經理人在支撐。否則,隨著創始人的離去,沒有職業經理人的支撐,再偉大的企業也會轟然倒塌。 <br>
<br>
<br>
明星企業家 VS. 職業經理人<br>
<br>
是的,商業史上偉大如洛克菲勒、摩根、卡內基、比爾·蓋茨、豐田昭夫、本田宗一郎、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等明星企業家,他們的光輝在夜空閃耀,讓我們頂禮膜拜。正是他們的冒險和創新的天賦,造就了今天世界上偉大的商業帝國;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支撐商業帝國運轉的,其實是帝國背后一大批職業的經理人。這就如同支撐一個帝國運轉的,不是某個偉大的皇帝,而是帝國背后龐大的專業的官僚體系。<br>
<br>
培養這些經理人的搖籃,就是我們的管理學教育。在職業經理人市場發達的英美國度,就是MBA/EMBA教育;在日本和德國,這同樣是專業的管理學教育的功勞!<br>
<br>
我們不能夠因為那些偉大的企業家不是商學院培養的,就否認商學院的教育功能以及商學院教育對于專業管理者培養的意義,就輕率地得出結論說管理學不是能夠學會的。我們也不能通過簡單的王朝更替的類比,來凸顯創業者的豐功偉績而否認下面專業的官僚體系對于帝國運轉的意義。例如,毛澤東作為開國元勛創建的豐功偉績不容置疑,但是,毛澤東數十年管理中國的績效能夠說明他是一個專業的管理者嗎?<br>
<br>
看看今天世界500強公司吧,支撐他們運轉的,都是我們的職業經理人,而不是那些地球上極度稀缺的“動物”——創業企業家。在歐美如是,在日本同樣如此。只是在英美國家,由于存在一個活躍的職業經理人市場,所以商學教育(特別是職業化的MBA/EMBA教育)特別發達;而在日本,由于雇員的利益和股東的利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以日本成功的經理人一般終生受雇于一家企業,加之企業崗位之間的薪水差異較小,所以不存在一個活躍的職業經理人市場,所以我們才看到日本的MBA/EMBA教育非常不發達。<br>
<br>
管理,到底是什么?<br>
<br>
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根本:管理到底是什么?它能夠通過商學院教育學會嗎?<br>
<br>
如果我們認為一百多年的管理學教育僅僅傳授一些管理工具或者技術的話,也就是說管理僅僅是工具和技術,這委實有些不公平;反之,如果我們認為管理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這確實有點滑頭。管理到底是什么?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三要素或許比較全面地概括管理是什么。管理包括三要素:科學、藝術和手藝,三者缺一不可!<br>
<br>
首先,管理具有科學的成分。所謂科學的成分,這也是對管理中能夠編碼、可以復制、可以預測的內容,是關于人在組織中的行為和互動規律的總結和提升;其次,管理中的藝術成分,表現為管理者在與人溝通過程中體現出來的高度創造性;再次,管理中的手藝成分,指的是管理者根據每一個具體的個體、案例所處的實際情況和約束條件,在采用普遍的規律的時候,進行相應的選擇和微調的能力。<br>
<br>
由此,我們大致做出如下的結論:管理中的科學成分,只有通過系統的商學院教育才能夠獲知;而管理中的藝術成分,更多的取決于管理者本身的特質和天賦;而管理中的手藝成分,則取決于管理者的管理實踐和經驗的總結。管理是否能夠學會,答案不言自明!<br>
<br>
看看目前最流行的EMBA教育吧,它傳授給學生的不是具體的工具和技巧。相反,成功的MBA/EMBA教育,它給學生傳授的,更多的是形成思維方式。教育最重要的是形成思維方式,管理學教育同樣如此。來自芝加哥商學院的中文網站上的這一段話值得我們回味:“未來的商業世界是未知的公司會變化,合并,消失。整個新的行業可以在一夜之間冒出來……簡單了解今天商業世界中的事件和數據,遠遠不夠;知識幾乎在學習之時就已經過時。”所以,我們不要僅僅認為商學院教給我們的只是技術與工具,相反,一流的商學院教給我們的,是管理的思維方式。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