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蛋雞19-20周齡開產,產蛋后產蛋率上升很快,23-26周齡達到高峰。但是有些雞群產蛋率上升緩慢或者沒有產蛋高峰,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雞種不純,雛雞質量差。
二、后備雞培養的不好,特別是8周齡前和18周齡的體重達不到標準,均勻度也差,不能適時開產,產蛋率上升緩慢,產蛋高峰來的遲,維持時間短。
三、飼料質量不好,如長期使用未經脫霉棉籽餅或者菜籽餅等;飼料原料摻假,特別是劣質魚粉、豆柏、氨基酸和維生素,使得卵巢萎縮、卵泡發育不良,直接導致產蛋率下降。
四、沒有按時更換預產料和高峰料。
五、疾病的影響。育雛、育成期患過傳然性支氣管炎;剛開產雞群感染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細菌性疾病,使卵巢、輸卵管損傷,卵泡變形嚴重影響產蛋。
六、雞舍內環境條件惡劣,長時間嚴重應激。如雞舍內溫度過高,雞采食量減少;通風換氣不良,雞舍內有害氣體濃度嚴重超標;光照混亂、強烈噪音等,使雞群長期處于應激狀態。
應對措施
一、選擇優質蛋雞品種,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提供優質飼料。
二、按時稱重并測均勻度,按0-6周齡的雛雞、7-18周齡的育成雞階段培養,使其體重達標,均勻度80%以上。在16-17周齡換預產料,產蛋率達5%時及時換產蛋高峰料,并適當增加光照。
三、及時檢查雞群,對于育雛、育成期患過傳然性支氣管炎的雞群,及時淘汰假母雞,產蛋率才會提高。
四、在開產后要定時預防投藥,合理搭配日糧,并在飼料中加如蛋雞專用的中藥添加劑。保護輸卵管和卵巢,防止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生。
五、盡量減少應激因素,使雞群處于一個安全穩定的雞舍環境。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