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母豬非生產天數的概念
1).成年生產母豬和超過適配年齡的后備母豬(˃230日齡)既沒有妊娠,也沒有哺乳的天數,稱為非生產天數。
配種后返情或流產,從配種到死亡或淘汰的這段時間。
2).非必需非生產天數:
①母豬間情期超過7天的天數;
②后備母豬初配日齡超過230日齡的天數;
③返情母豬損失的天數;
④流產母豬損失的天數;
⑤空懷豬損失的天數;
⑥死淘豬損失的天數。
2 母豬非生產天數的計算
懷孕期(114天)+哺乳期(28天)=生產天數(142天)
生產天數(142天)×每頭母豬平均年產仔窩數(2.2窩)=全年生產天數(312天)。
365天-全年生產天數(312天)=母豬非生產天數(53天)。
3 導致母豬非生產天數的原因
1).母豬乏情、返情、空懷、流產和假妊娠
2).疾病
3).飼料營養
4).飼養管理
5).遺傳因素
6).其他應激因素
4 母豬非生產天數對PSY的影響
表1:母豬非生產天數對PSY的影響 注:2.0--2.3胎:非生產天數每增加7天,將影響0.1個胎次。 2.3--2.7胎:非 生產天數每增加6天,將影響0.1個胎次。
5 母豬非生產天數對生產效益的影響
表2:母豬非生產天數對生產效益的影響 注:2.0--2.3胎:psy每增加1頭,將減少12元以上仔豬成本。 2.3--2.7胎:psy每增加1頭,將減少10元仔豬成本。
6 如何縮短母豬非生產天數
1). 保證優良的后備豬利用率
后備豬應在180天左右入群(根據場內規程以及部分管理軟件的設置),而后的25天-30天左右開始陸續發情配種,如何更好的完成誘情、查情及配種等工作,既能保證后備豬最大比例的進入繁殖群(95-98%左右),同時盡可能少的出現后備豬返情是保證非生產天數降低的關鍵。
2). 縮短斷奶至再配時間間隔
加強哺乳母豬的飼養,縮短斷奶至配種間隔天數。研究表明斷奶母豬的體況與斷奶至配種間隔天數存在密切關系,加強哺乳期間母豬的管理,盡量減少母豬哺乳期間體重損失是縮短斷奶至配種間隔天數的關鍵,可通過細致的飼喂管理、提供充足飲水,以及改善環境來降低這方面的影響。在不浪費的前提下,盡可能的保證產后7天的母豬采食量最大化。
3). 保證有效的配種工作及精液質量
做好豬的查情及配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應嚴格按照豬場操作規程,同時在配種期間盡可能的模仿公豬的生理特性,給予母豬最大化的刺激。減少返情比率,提高分娩成績。
4). 及時發現返情母豬并再處理
將配后母豬的查情作為每日的例行工作,尤其對于配后18~23天的母豬,70%以上的返情都是這一階段發生的,可使用公豬查情;或者在配種后23天到35天完成至少2次的B超妊娠檢查工作,及時的排查出空懷母豬并做出相應的處理措施。
5). 減少后期流產及死亡率
母豬中后期的流產以及死亡對于豬場經濟利益的損失是最大的,生產上應施行精細化的管理,制定針對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方案并嚴格執行,以最大程度上的減少該類情況的發生。
6). 及時、主動、有效淘汰
母豬適時淘汰可以保持基礎母豬群的活力,一般來說斷奶后的淘汰是最為經濟的。
— ღ ღ ღ —
葉旭東 PSY應用研究院 全國技術服務經理
2002年畢業后在陜西石羊集團PIC種豬場從事公豬站(GTC實驗室)管理以及人工授精工作7年,有豐富的配懷母豬管理實踐經驗。在北京和諧陽光農牧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有超過5年的豬場托管實戰經驗,曾經負責托管4家1000頭規模豬場,托管期間均成功完成MSY 17頭的托管指標。
來源:葉旭東 PSY應用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