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糧營養對母豬雌激素代謝的干預 任花池( 成都三旺農牧股份有限公司)
編者注:雌激素是繁殖母豬繁殖的基礎性激素,如萬丈高樓之地基。養母豬,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維護母豬體內雌激素的動態平衡。
摘要: 雌激素是早期胚胎分泌的妊娠信號,但發育較快的胚胎合成和分泌的雌激素對發育較慢的胚胎有害,因為雌激素改變了子宮內膜蛋白的分泌和成分,使發育較慢的胚胎著床失敗。例如太湖豬產仔數高,就是因為早期胚胎生長慢,分泌的雌激素量少,有利于更多的胚胎著床。針對營養調節對母豬雌激素水平及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 日糧; 雌激素; 繁殖性能
1 雌激素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 見表1)
1.webp.jpg (119.39 KB, 下載次數: 6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8-4 08:45 上傳
2 營養對雌激素和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
2. 1 日糧纖維
Ferguson 等( 2006) 推測高纖維組胚胎成活率高是由于改變了卵泡發育及其中的卵母細胞質量。兩組類似的雌激素濃度可能是由于試驗飼糧作用時間短所引起,因為之前的研究發現后備母豬飼喂高纖維飼糧減少外周血液中雌激素濃度,減少對下丘腦的負反饋,增強促性腺激素分泌從而促進卵泡發育。不可溶性日糧纖維,比如木質素( 可在亞麻子、谷糠、豆類和種子中發現) 可以通過兩條途徑阻斷雌激素的肝腸循環,繼而促進它們的排泄和減少它們重吸收的有效性以及擴展到更大范圍的雌激素代謝( Shultz 等, 1986) 。
首先,日糧纖維,特別是木質素,在消化道中可結合雌激素,然后一起由糞便排出體外。
其次,日糧纖維有利于機體腸道菌群的合理構成和減少β-葡糖苷酸酶的活性,從而下調雌激素的早期分離和減少重吸收( Adlercreutz 等,1990) 。
另外,日糧纖維攝入可增加血液中性激素結合球蛋白( SHBG) 濃度,減少自由雌激素水平。
母豬釆食日糧纖維后,影響母豬繁殖性能的主要途徑可能是通過改變母豬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來提高其繁殖性能,雌激素濃度的升高是提高窩產仔數的基礎( 尹國安, 2012) 。Veum 等( 2009) 在對600 多頭母豬連續3 個繁殖周期的研究發現,在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13.35%的小麥秸稈,可提高母豬妊娠凈增重、產活仔數、初生窩重及斷奶窩重。張金枝等( 2011) 研究了含0%、20%、40%和60%的苜蓿草粉飼糧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20%、40%苜蓿草粉可顯著提高妊娠母豬的產仔數和產活仔數。霍如林等( 2015) 研究發現,妊娠期母豬前期飼喂粗纖維含量為8%的日糧不僅可提高斷奶仔豬窩重和產活仔數,還具有降低繁殖周期失重和斷奶后發情天數等趨勢。
2.2 賴氨酸
哺乳期母豬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攝入量對母豬體況和泌乳量尤為重要,Matubsi( 1998) 報道,妊娠和哺乳期母豬飼喂高蛋白質和高賴氨酸含量日糧能提高乳中雌激素含量。而Bate 和Hacker( 1982) 試驗表明,母乳中的雌激素能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Yang 等( 2000) 研究指出,母豬哺乳期間飼喂高、中、低3 種水平賴氨酸飼糧,高賴氨酸組母豬胰島素水平較高,雌激素和LH 的分泌較低賴氨酸組增加,這對促進母豬發情、提高繁殖性能有重要意義。
蛋白限飼的不利影響可以用卵泡發育的情況來解釋。Clowes等( 2003) 研究了不同分娩體況的頭胎母豬哺乳期蛋白限飼對卵泡發育的影響。在26 d 哺乳期每天攝入蛋白和賴氨酸分別為731 g 和37 g,416 g 和22 g,斷奶時取卵巢上最大的16個卵泡。不論分娩時體況好壞,高蛋白( 賴氨酸) 組卵泡直徑3mm 的比例極顯著高于蛋白限飼組,卵泡液中雌激素濃度顯著高于蛋白限飼組。分娩時體況好的母豬大卵泡數量極顯著高于中等體況組,卵泡液中雌激素濃度也較高( P =0.051) 。哺乳期蛋白水平影響卵泡發育及隨后的繁殖性能,但是過高的蛋白水平也不會進一步增強卵泡發育( Clowes 等,003) 。Yang等( 2000) 研究發現,8 天哺乳期賴氨酸攝入分別為56 g,36 g16 g,斷奶后發情時屠宰,高和中水平卵泡直徑大于7 mm 的數量顯著高于低水平,取出卵母細胞體外培養44 h,高和中水平卵母細胞達到第二次減數分裂中期的比例顯著高于低水平,高和中水平差異不顯著。與中等蛋白水平相比,低水平不利于卵泡發育和降低卵母細胞質量,高蛋白水平也沒有更加明顯的作用。
2.3 B族維生素
B 族維生素,例如VB6,VB12和葉酸,作為參與雌激素共軛和甲基化酶的重要協同子。因此,降低B 族維生素水平可以干擾雌激素脫毒作用和導致血液雌激素水平的增加。例如,葉酸( 作為SAM 的前體物) 是兒茶酚雌激素,2-OH 和4-OH 甲基化作用必需的協同子,可以減少它們向致癌醌的轉化( Butterworth等,1996) 。提供葉酸的中間代謝物( 5-甲酰四氫葉酸) ,繼而繞開復雜的酶代謝途徑,造成較高的葉酸代謝終產物,對某些個體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Lucock 等, 2000) 。B 族維生素在雌激素活性起關鍵作用的另一個途徑是通過調節細胞對雌激素受體( ER) 活性的反應。提高細胞內VB6的活性形式可以顯著降低基因轉錄反應當雌激素結合于雌激素受體( ER) 時( Tully 等,1994) 。通過調整雌激素誘導基因表達這條途徑VB6能減弱雌激素的生物學活性。
3 結語
( 1) 母體維持較高的雌激素有利于性腺的發育和繁殖的進行,在于雌激素具有促進細胞增殖的功能,但雌激素的過高容易危害機體健康。
( 2) 血液雌激素在機體中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青春期啟動后,雌激素隨情期循環,妊娠、泌乳和斷奶后重發情等繁殖生理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水平并分別起關鍵性調節作用。
( 3) 如嚴重缺乏蛋白質和VB1、VB2
等營養物質時,妊娠母豬肝臟對血液循環中雌激素的破壞作用就會減弱,致使雌激素的含量在短時間內有所增加,于是出現假發情。因此,在機體整體系統理論的指導下,相對于母體特定的生理階段,采用適宜營養技術,調節機體的雌激素代謝,維持雌激素平衡,從而提高母體繁殖成績和機體健康。
來源:預混料家園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