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豬群健康管理(第二版)第三章,翻譯:高地、趙康寧
導讀
生產現場最困難的管理任務是控制任何指定批次的配種的經產母豬和后備母豬的數量,維持每周有規律的批次分娩。
生產現場最困難的管理任務是控制任何指定批次的配種的經產母豬和后備母豬的數量。例如某豬場有5棟產房,每棟產房20張產床,共計100張產床,實現4周齡(27日齡)斷奶,該豬場的豬群周轉方案要求每周周批次配種25頭。若某一周僅配種15頭,而下周又配種了35頭。雖然這兩周的周平均配種數依然是25頭,但因為第一批配種數量太少,而第二批配種數量過多,這樣的配種管理混亂必然會導致疾病暴發。下面展示了這種配種管理混亂所帶來的影響,生產上會造成如下問題:
1.如果是本交的話,公豬過度使用導致不孕和窩產仔數均勻度差。
2.由于轉入豬舍的豬數超出其設計規模,導致飼養密度增加。
3.產房無法做到全進全出,導致提前斷奶和仔豬過多的寄養。
4.任何時候大量的仔豬被轉入保育舍和生長育肥舍,加之較高的飼養密度,豬舍長期受到污染和豬從一棟豬舍轉到另一棟豬舍,均會打亂生產計劃。
5.所有這些方面的改變最終結果是導致疾病的發生,通常因寒冷、飼養密度過小而引發腹瀉或者因炎熱、飼養密度過大而導致肺炎。這最終都會導致配種管理混亂加重.
1.jpg (82.5 KB, 下載次數: 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31 08:35 上傳
生產現場使配種數最大化的管理措施:
在不引發豬群流轉問題的前提下實現配種數最大化,需要提前制訂配種計劃以保障生產持續穩定。其中的關鍵因素是豬場要備有充足數量的后備母豬。
首先要計算每張產床從妊娠母豬轉入至斷奶母豬轉出的一個周期所需要天數,如哺乳期為28天,產房清洗需3天,臨產母豬提前4天轉入產房,總天數為28+3+4=35d。
因此理論上每張產床每年可以周轉的次數為365/35=10.42次。
其次,現場統計產床的實際周轉次數,可反映豬場產床的使用效率。實際上以百分比表示。
要維持每周有規律的標準數分娩,往往取決于以下條件:
1.母豬斷奶后發情正常,斷奶一周再發情率不低于90%
2.良好的受胎率和穩定的分娩率
3.掌握每批次的分娩數
4.有計劃地引入后備母豬以替代淘汰母豬
5.能正確預測后備母豬的發情率
6.至少提前8周制訂計劃以確定將要斷奶和應該配種的母豬數
7.疾病的影響
可以借助以下多種管理工具:
1.現代的豬場管理軟件可以按周列出妊娠失敗的母豬(圖3-34)此表格也可根據每周的配種記錄手工繪制。當母豬達到預測的妊娠12周時,需要確定這些母豬是否依然懷孕或者具有繁殖能力,或者是否會因年齡或者疾病問題將被淘汰。這將可預測7周后能用于配種的經產母豬數。 該預測配種數可以利用那一周計劃的后備母豬配種數來完成。
2.jpg (106.8 K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31 08:35 上傳
2.圖2-35顯示了一個批次生產的豬場實例,該場的生產按照累計目標進行監測。如果該批次管理系統存在嚴重的問題,這種方法能使人們有機會對系統進行調整并及時補救。很多豬場的錯誤是依賴平均值。進行批次生產時,該數量必須包含全部的豬,且每批次的豬群數必須相同。例如圖3-35每批次總配種數是11.1頭,而事實上總配種數將會是12頭。
3.jpg (121.14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31 08:35 上傳
3.對于母豬數少于350頭的小豬場,圓盤日歷能夠提供一個高效且簡潔的可視化管理方法(圖3-36)。將要淘汰的母豬可利用有色編碼進行標識。在這種特別的豬場中,夏季繁殖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需增加配種數以填補母豬將被淘汰留下的空缺。
4.jpg (96.81 K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31 08:35 上傳
4.最后一種方法是:對每批次斷奶的母豬進行全部配種,并在妊娠檢查后淘汰部分母豬,以調整每批次所需要的妊娠母豬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