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消化道存在著數目龐大且種類豐富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菌群所構成的腸道微環境是決定家禽腸道功能正常極其重要的決定因素。腸道具有雙重功能,既是作為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重要器官,又是保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的先天屏障。
1、家禽腸道菌群是怎么形成的呢?
剛出生雛雞的腸道是無菌的,菌群是通過與外部環境的接觸最先定植于雛雞盲腸,主要的菌群是腸桿菌類。攝食后,乳酸菌最先定植于嗉囊和盲腸,3天后,乳酸菌、鏈球菌、腸球菌和大腸桿菌遍布整個腸道。雛雞十二指腸和小腸的微生物區系的建立,大概在2周內完成。而盲腸的微生物區系建立并趨于穩定需要的時間更久,主要定植如糞鏈球菌、梭菌屬、腸桿菌、片球菌屬和極少數的銅綠假單胞菌等兼性及嚴格厭氧菌。家禽消化道微生物分布會隨著日齡的增長和腸道部位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2、家禽腸道菌群都是有益的嗎?
當然不是!腸道菌群中既有對健康有益的益生菌,也存在危害健康的致病菌,還有正常情況下對健康無關,但條件變化時就會發作的條件致病菌。益生菌,主要是乳酸菌和產生B族維生素的細菌等,它們能分解淀粉、粗纖維等,增強免疫機能,維護健康;致病菌,主要是沙門氏菌和部分大腸桿菌等,它們會分解蛋白質、脂肪,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如氨氣、硫化氫、吲哚、酚等,引發便秘、腹瀉等,引發疾病,使腸道老化。同時益生菌與致病菌在腸道內形成微妙的動態平衡,能夠非常動態、非常靈敏的反映家禽個體的健康狀況。
3、什么是腸道微生物屏障?
腸道微生物屏障是一個由腸道共生菌與宿主的微生物空間結構形成的微生態系統。當這個微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遭到破壞時,就會導致腸中潛在性病原體(包括條件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正常機體腸道內棲居大量正常細菌,其中絕大多數是厭氧菌。腸道常駐菌群通過競爭腸黏膜上的粘附、分泌抗菌物質、增加黏液分泌來抑制致病菌的定植和生長,同時也可分泌乳酸和短鏈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來降低腸道pH與氧化還原電勢,丁酸作為上皮細胞的主要能量物質會影響腸上皮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助于加強腸道之間的緊密連接。
4、引起家禽腸道菌群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菌群失調是指腸道正常菌群的種類、數量和比例發生異常變化,偏離正常的生理組合,轉變為病理性狀態。家禽腸道菌群失調是一種狀態,是正常腸道內微生物菌群之間的平衡遭到破壞,影響家禽機體的生長發育,從而表現出一定的臨床致病性。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能夠導致家禽腸道菌群的失衡呢?正常狀況下,腸道內始終存在著大量的有益細菌,但是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的侵襲,劣質飼料的使用,抗生素藥物的濫用以及飼養環境差、管理不善、應激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會改變消化道內生理環境,破壞腸道內微生物區系的平衡,使病原菌大量滋生,引起生長不良或嚴重的腹瀉現象。
5、預防家禽腸道菌群失調的措施是什么?
2001年,世界糧農組織(FA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益生菌的定義進行了概括,給出了統一的定義:“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機體有益的活的微生物的總稱,對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提高宿主機體免疫力有重要作用”。在家禽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益生菌,其活菌能在動物腸道內定植,可抵御機體胃腸道內胃酸、膽汁與蛋白酶類的消化作用并黏附于腸道表面維護腸道菌群平衡,刺激腸黏膜免疫系統,引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應答,從而增強機體抗病力。益生菌作為一種無毒無害、無藥物殘留、無耐藥性產生、安全可靠的微生態制劑已被廣泛用于家禽養殖。
益生菌能夠產生一定數量的抑菌物質如乳酸、乳酸菌素等,可以選擇性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大量益生菌一旦在動物腸道內定植,形成菌群優勢,對家禽的消化道尤其是腸道起到一個屏障保護功能,尤其是家禽腸道的兼性厭氧環境,有利于家禽正常菌群的建立,有助于恢復家禽健康;長期添加益生菌能明顯地提高家禽的抵抗力,抵御致病菌侵襲,可有效減少家禽發病率及死亡率;同時,長期食用添加了益生菌飼料的家禽,體內的益生菌成為優勢菌群,其排泄物中也含有益生菌,長此以往使得家禽的養殖環境得到一定改善。除了添加益生菌外,優質的飼料,良好的飼養環境,規范的飼養模式,對保持家禽腸道菌群平衡都有一定的作用。
盡管益生菌有較好的免疫調節作用,但對菌來說,不僅種屬之間免疫效果有差異,而且菌株之間也有不同。對此,金百合生物針對不同種類、各階段的家禽開發了多款微生態制劑產品,為您的家禽腸道疾病提供解決之道!可以點擊查看:禽用微生態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