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總經理:李總好!牧原您去過嗎?您了解牧原嗎?您覺得牧原這個公司怎么樣?
李俊柱:多年前去過。比較了解牧原,但其內部的情況,外人很難知道。
溫氏總經理:上次活動(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線下活動---三月份溫氏參觀學習交流活動)您不是帶秦英林董事長來過溫氏嗎?我覺得這個公司挺神秘的。聽說今年上市肉豬會突破700萬頭?
李俊柱:我也是根據與秦英林董事長的聊天及其上市公司公報等渠道判斷其生產規模、生產業績等情況的。
溫氏總經理:前年230萬頭,去年450萬頭?今年750萬頭?全部自繁自養???
李俊柱:估計差不多。牧原全部是自繁自養模式。
溫氏總經理:按照您的經驗您認為可能嗎?還說年基礎母豬將會超過溫氏成為全球最大?那不是比某某公司更催牛?太牛了!
李俊柱:絕對不可能!牧原模式,從規模上永遠不會超越溫氏。成為全球最大?那就更是忽悠了!我估計不是秦董事長說的。我說過——大型養豬企業集團公司的現有規模、規劃目標,我只相信溫氏的,其他的都有水份。
溫氏總經理:還說牧原的盈利能力遠遠超越溫氏,并聲稱溫氏今年盈利大幅下降,牧原逆勢大幅上升!?
李俊柱:公司的頭均盈利能力牧原比溫氏高點,因為溫氏是公司+養戶模式,利潤被養戶分享一塊(頭均150-200元)。養豬水平如MSY、出欄豬成本,兩家不相上下。溫氏這個利潤,應該不是養豬產業利潤,養雞產業可能虧損了吧?
溫氏總經理:上半年養禽虧損了21億元,不過養禽這個月開始平本,最后季度應該利潤比較樂觀。
李俊柱:我算了一下溫氏上半年的生豬出欄量大約900萬頭,養豬產業總利潤應該不止30億(包括養戶利潤)。
溫氏總經理:我覺得牧原太牛了,若是真的,應該去學習學習,要么就是他們太吹牛了!
MUYUANGUFEN.jpg (89.04 KB, 下載次數: 8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22 23:36 上傳
李俊柱:我一直沒有進入過牧原豬場,對其生產數據也不敢妄下評論。秦董事長曾答應我今年組織“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群友會員去牧原參觀學習交流,三月份一起去溫氏參觀學習交流活動后,計劃有變,擬于明年進行。
溫氏總經理:牧原不愿意過去搞參觀考察活動?不過牧原的市值表現好像比溫氏強,現在大家把牧原說的很神奇,有種狼來了的感覺,不過狼來了感覺用來給大家增添危機感、加快進步,也是有益處的。牧原上半年出欄生豬295萬頭,溫氏約900萬頭,怎么可以增加那么多?溫氏公司+養戶模式,每年生豬出欄量都只是增加一百萬頭左右。
李俊柱:上半年,牧原出欄生豬295萬頭,利潤12億元,頭均利潤400元左右;溫氏出欄約900萬頭,公司+養戶頭均利潤也是400元左右,總利潤應該是36億元左右(其中公司18億元、養戶18億元)。而為什么溫氏股份上半年利潤才16-19億呢?主要原因是養雞產業虧損21億元。這樣分析就靠譜了!
溫氏總經理:牧原同比為啥從去年上半年的110萬頭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295萬頭?那么厲害?一下子增加翻一翻以上?都是自繁自養的?種豬及豬苗從何而來?
李俊柱:上市公司公報數字應該是真的。
溫氏總經理:我只想知道如何實現這樣的增長?您有經驗和智慧,我想聽聽您的看法。
李俊柱:牧原在這幾年的發展戰略上占了優勢,2015-2016擴張速度很快!導致2017上半年出欄生豬總量翻一番多。
溫氏總經理:溫氏從1700萬頭增加到1800萬頭,都覺得解決種豬有一定難度,牧原從去年到今年增加一倍,多了兩百多萬頭,這個種豬如何一下子解決?
李俊柱:估計牧原外購長大二元數量很大。
wenshi.jpg (125.83 KB, 下載次數: 9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22 23:36 上傳
溫氏總經理:看來大家對牧原還是有謎團,生產水平那么高?您對他的豬場規劃、設計、建設、配套,如何看法?您覺得溫氏與牧原對比,主要有何不同?對各自的優劣勢和各自的核心競爭力您是怎樣看?聽說他們的豬場自動化程度不高,每頭基礎母豬的投資不到八千元,我們的卻要一萬五。
李俊柱:目前兩家的生產水平不相上下,MSY均在24左右,出欄生豬實際綜合成本均在5.3元左右(溫氏把養戶利潤計入成本了,公司結算成本應該是6元左右)。豬場規劃、設計、建設、配套方面,牧原做得也很優秀。溫氏與牧原對比,牧原的優勢——人才隊伍比較穩定,財務成本控制得比溫氏稍好,公司頭均利潤盈利能力強(沒有養戶分利潤);牧原的劣勢——固定資產投資大,市場風險大,不容易做得規模太大,每頭基礎母豬的投資溫氏比牧原還高出近一倍?這就說明溫氏豬場設計建設理念出了問題,尤其是最近幾年,商品豬苗生產場照搬歐美模式,追求高大上。
溫氏總經理:他們的企業文化如何?為啥人才隊伍比較穩定?財務費用為啥比溫氏好的?不是全員股東制?
李俊柱:牧原不是全員股份制,是精英制,主要靠業績激勵,牧原企業文化與溫氏一樣很優秀。我前年跑過百余個溫氏豬場,許多豬場招聘不到飼養員,辭職太多,有些豬場場長不得不下去替班。
溫氏總經理:您何以見得?為啥辭職?為啥招不到?
李俊柱:上市前取消全員股份制啊!溫氏工資水平,在行業內偏低,如果沒有股份,員工月收入水平遠遠不如牧原,年薪也遠遠不如牧原。溫氏養豬公司總經理級別待遇很高,往下就很低了——豬場普通員工,牧原年薪接近十萬,而溫氏不到六萬。
溫氏總經理:您認為牧原最大的短板和軟肋在哪里?假如豬市進入低價虧損期?
李俊柱:牧原目前的最大短板是環保,他們豬場糞污幾乎都沒有達標處理而直排農民耕地,后期環保投資大。由于是自繁自養模式,市場風險大,假如豬市進入長期低價虧損期……另外,牧原模式不能帶動農民致富,向河南以外地區擴張難,很難獲取當地政府支持。
溫氏總經理:您對現在的溫氏及溫氏養豬的高層、中層、基層、如何看?
李俊柱:牧原秦英林到處取經學習,看看溫氏呢?牧原老板夫妻親自抓養豬,而溫氏養豬高管呢?溫氏最好的干部目前是原二級辦公司經理們,場長級及以下,生產積極性大大下降。
溫氏企業文化也逐漸失去優勢,現在大家都知道,在溫氏最容易混。現在的溫氏,用人像家族企業,管理像國營企業!作為一個溫氏老一輩養豬人,我說句心里話——溫氏養豬越來越落后了!只是在規模上,無人能超越了!您如果能把我的這些話帶給溫董事長、嚴總裁,并且他們能往心里去,善莫大焉!
溫氏總經理:您也曾經溫氏人,并且是溫氏養豬元老,您可以親自說說的!
李俊柱:溫氏高管們應該有危機感了!
溫氏總經理:您覺得溫氏目前還有什么優勢方面?您覺得溫氏有必要一些公司探索做一定比例的自繁自養模式嗎?
李俊柱:目前溫氏的優勢,優秀的企業文化、成熟完善的養豬模式和養豬管理系統、豐富的養豬專業人才隊伍。自繁自養模式,溫氏也有必要搞點,最起碼有行業內話語權——溫氏搞自繁自養模式也是一流水平!
溫氏總經理:溫氏目前的專業隊伍的技術含量如何?溫氏還有哪些問題?
李俊柱:溫氏目前的專業隊伍的技術含量不如從前(和同期同類企業比)。務虛的多了,務實的少了!溫氏上市后還有一個大問題:啥都想搞!忘記了先董事長的原則——只搞自己擅長的,只搞養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大不如前,干部晉級,任人唯親!這也是我2014年重回溫氏服務一年多的親身體驗。
溫氏總經理:啥都想干?溫氏股份不是說了主產業還是養殖業嗎?只不過會繼續完善產業鏈,會加強下游食品加工配套而已。
李俊柱:舉例說明吧!華農溫氏的品牌豬肉--土豬飼養項目搞得如何?瞎折騰!失敗的案例。
溫氏總經理:您認為盈利能力、市場份額、增速、綜合產業配套,哪個更重要?在您心目中理想的溫氏應該是怎樣的?您期望的?
李俊柱:從養豬產業來說,養好豬是根本、盈利能力是關鍵。未來理想的溫氏:企業文化回歸,務實、開放、進取,不僅是世界養豬巨頭,而且是世界養豬水平的標桿!
溫氏總經理:您認為未來我們國內養豬成本達到美國水平有可能嗎?美國每斤4.6元,我們最好的5.6元,還有一元差距。
李俊柱:不可能!最起碼十年內達不到。
溫氏總經理:嗯!我非常認可您對溫氏未來的期望,我也是!
溫氏總經理:如果想要全面了解和學習牧原,有什么辦法和途徑?
李俊柱:明年一定爭取去牧原參觀學習交流,屆時邀請你去。
溫氏總經理:您啥時候有空過來一趟?過來指導?
李俊柱:隨時可以去,我會常回家看看!很晚了!晚安吧!
溫氏總經理:好的,有空再談,今晚非常感謝您!
李俊柱:我一直拿自己當溫氏人!祝溫氏越來越好!晚安!
---李俊柱整理于2017年7月21日深夜微信聊天記錄
附:李俊柱溫氏工作經歷
1997.8-2001.8 廣東溫氏集團養豬公司 場長、生產技術部主任、總經理助理。
在廣東溫氏集團工作期間,是第一個養豬公司(現稱:廣東華農溫氏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個規模化豬場—水臺豬場(培訓基地-人才基地-模式樣板場)第一任場長,是溫氏規模化豬場生產管理模式的主要創始人、第一部溫氏養豬作業指導書的起草者——后期建設的豬場均是按該場復制的生產管理模式,目前溫氏各養豬分公司的總經理、經理人才許多都是該場培養出來的。后升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組建第一個生產技術部并擔任主任,負責整個公司的養豬生產技術工作。
作者: 李俊柱 轉自:豬業高層交流論壇微信公眾號
精油會議.jpg (124.39 KB, 下載次數: 5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24 10:22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