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肥水?水產養殖戶在養殖前期放苗前都知道要先肥水,但是當問及什么是肥水、為什么要肥水時,養殖戶大致的答案是:肥水就是向池塘里施肥,培出藻類,而藻類能給對蝦提供氧氣。今天金百合生物來告訴大家肥水必知的幾點事項。
其實這樣的答案并不全面,準確的講應該是給藻類提供適當的生長條件,培養出優質并穩定的藻類,藻類不但能給對蝦提供必不可少的氧氣,而且還是蝦苗的天然餌料,能緩解對蝦應激,是水體環境循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肥水必須符合三個條件:陽光、藻種、營養(肥料)。所以沒有陽光、藻種,你施再多的肥也沒辦法培出藻類;相反,如果池塘已經有可利用的營養,有陽光和藻種,就算不施肥一樣能培出藻類。此外,藻類生長還受水溫、pH值、生長空間、水中溶氧及其他抑制環境的影響。
陽光:是藻類生長的基礎,陽光的強弱一定程度影響藻類對營養吸收,進而影響藻類的繁殖速度,所以盡量避免陰雨天施肥,如必須施肥,也盡量要選擇被吸收速度快、溶水性好、對水質污染小的肥料。
藻種:來源主要有上一年存留在池塘中的休眠藻類孢子、水源帶進來的藻種、人工培養的藻種產品,以及空氣中、雨水中所帶的藻種。土塘養殖中藻種主要是水源帶進來的,所以水源的好壞直接影響培養出來藻類的好壞。
營養:就是我們俗稱的肥料,大致上可以分為無機肥和有機肥。雖然老塘中有大量有機質可被菌類分解,提供營養給藻類吸收,使藻類慢慢繁殖,但為了能在較短時間內把水肥起來,一般會向池塘中施肥。不同土質的池塘對肥料的需求又有所不同,而肥料品種多樣,所以只有適合自身池塘的肥料才是最好的肥料。
總之,培養出優質并穩定的藻類是養殖成功的第一步。土塘養殖中優質的藻類依靠的是優質的水源、適合自身池塘的肥料;穩定的藻類依靠的是水體生態平衡,包括菌類、生物、良好的生長環境等。
南方4月以來一直都是以低溫連續降雨天氣,由于晚上一場大雨后,養殖戶早上發現水色變黃,且水中懸浮物增多,巡塘時發現有幾只蝦游邊。
拿水樣到經銷商處檢測,檢測PH值8.2 、無氨氮、亞硝酸鹽。肉眼觀察水,枝角類不多。然后詢問養殖老板得知他從投苗前肥水后,追過幾次肥,但一直都較清瘦,且水色偏黃色,透明度都保持40公分以上。他對水色肥不起來,并且分析為天氣原因后便一直未與理睬。
原因分析:
1、藻類原因:藻種缺乏,消毒藥用量過大導致藻種大量死亡。(詢問放苗后未使用過消毒劑)
2、營養原因:使用肥料少,水色一般呈現渾濁偏黃狀態。營養流失:營養被土壤吸附絡合。(追肥幾次,并且蝦塘邊泡有雞糞)
3、環境原因:天氣差,光照不足。土質偏酸,水位低,藻類生長空間不足,藻類生長緩慢。
4、硬度過低:水體缺乏鈣、鎂離子導致藻類很難生長。
早春季節肥水會遇到諸多問題,如不明顯、不穩定、難肥水等,需要我們從影響肥水效果的主要因素出發,找出此類因素針對性地解決,才能更快更節省的培育我們想要的水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