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部分讀者的要求,今天繼續就非生產天數作進一步的論述。按照我們平臺昨天的計算,如果一頭母豬每年的非生產天數達到39天,一頭母豬每天需要成本投入為32元(見昨天的推送),以1000頭母豬最低投入為例:39(天)X32(元)X1000(頭)=124.8(萬元)。由此可見,一個千頭母豬場一年的非生產天數的損失就達到驚人的124.8萬元!
現場管理者應該建立起成本管理意識,要將數字管理和成本管理結合起來,站在經營的高度看待一切生產環節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當,不能做得不償失的事。
目前多數豬場生產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可以講70%緣于管理,30%緣于疾病,所以筆者認為管理不到位是生產水平欠佳的主要原因。目前困擾豬場的疾病,其實除了藍耳病PRRS及流行性腹瀉PED讓我們有些手忙腳亂外,其他疾病都是可防可控的,也都有較好的解決方法,關鍵是你選擇用什么樣的疫苗或者用什么樣的藥物保健預防的問題!
但如果你的豬場管理不到位,肯定無法完成年初制定的生產目標;員工操作不規范,也就沒有辦法評定員工成績的好壞,集體吃“大鍋飯”,員工就沒有責任感,沒有積極性!多數豬場管理不到位的原因是系統不完善,沒有系統的數據分析,所以做什么事都是憑感覺!這樣的管理肯定是差強人意的。那如何做到數字化管理呢, 以下面的非生產天數公式為例,我們來做個闡述。
1.jpg (180.67 KB, 下載次數: 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5 08:35 上傳
從上面的表格1可以看出來,非生產天數的組成包括四個方面:
A、全年后備母豬入群到初配的平均天數
B、全場經產母豬斷奶到配種的間隔天數
C、母豬空懷、返情、流產到再次配種的間隔天數
D、母豬淘汰、死亡產生的非生產天數
只有完善的系統數據管理才能找出這些因素中存在著哪些不足!十年前管理豬場的方式我們喜歡表格或者墻表管理,其實這樣的數據管理幫不了太多的忙!現在已經進入了移動互聯的時代,海量數據處理完全可以利用電腦處理,然后再通過微信發到相應管理人員的手機上,大大方便了豬場管理。有現代化的工具,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做,才可能既不增加勞動量又能得到準確的數據?只有先將每天現場產生的配種、分娩、斷奶等基礎數據數據錄入系統(現在不僅僅是只能在電腦上操作,只要設定好相應權限,各個主管也可以在操作現場用手機直接輸入,比如微豬科技開發的軟件,現場應用相當方便),通過生產管理軟件你所需要的系列報表會自動生成,再對照目標找差距,這樣會系統精確分析造成非生產天數增加的主要原因。下面由兩張圖具體闡述我們對非生產天數的理性態度。
1、關于超期不發情母豬的管理策略請看下圖:
2.jpg (44.39 KB, 下載次數: 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5 08:35 上傳
上面這個豬場NPD:78天;年產胎次:2.08胎;斷奶7d內配種率僅77.85%;斷奶至發情/配種間隔占總NPD的54%,所以這樣的豬場重點應關注膘情管理、子宮炎癥和繁殖障礙性疾病;特別要關注超期不發情母豬。
什么是“超期不發情母豬”?標準的定義是:斷奶7天仍未發情配種的母豬。是什么原因導致母豬斷奶后7天不發情呢?
1、母豬在分娩時體況較差,導致在斷奶后體況變得更差;
2、母豬進入產房時體況較好,但在產房期間喂料量不足或其他原因導致斷奶后沒有發情;
3、人工查情有誤,沒有發現處于發情期的母豬。
4、現實中的寄養母豬如果哺乳時間超過30天,也會造成母豬在產房發情。如果母豬發情,也可以采取正常配種。
生產中又如何避免這種無謂的損失呢?我的建議必須迅速和正確地進行處理,具體如下:
1、將那些超期不發情母豬轉移到專門的待配區,每天2次使用誘情公豬對其查情及誘情。
2、將超期不發情母豬小群飼養,注意補充光照,促進催情刺激。
3、對18天內仍沒有發情的母豬注射PG600,促進發情。
4、注射了PG600的母豬如果十天仍不見效只有選擇淘汰。
2、關于返情母豬應采取的策略:再請看下圖:
3.jpg (42.71 KB, 下載次數: 3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5 08:35 上傳
上面的這個豬場NPD:90天;年產胎次:1.99胎;空/流/返至配種間隔占到總NPD的33.5%;空/流/返時間分布主要集中在妊娠40d以后,現場診斷流產較多,提示該場可能受到繁殖障礙性疾病(藍耳病)或者霉菌影響;要特別關注異常空/返/流母豬。
現實中母豬返情有多種原因,疾病因素、管理因素、精液質量等等,但多數還是由于配種人員時機把握不準。基于對非生產天數的認識,一般在生產管理中,發現母豬返情,盡快配種,成為基本共識。但這種共識其實缺乏對母豬排卵與營養的理論認知,從而形成操作失當。
母豬哺乳期間的高采食量、高營養,不僅為母豬大量泌乳提供支持,更為修復母豬子宮、增加下一個發情排卵受精著床懷孕做營養準備;斷奶母豬5-7天短期優飼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母豬積蓄能量,多排卵易著床。
4.gif (216.01 KB, 下載次數: 3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5 08:35 上傳
催情補飼通過提高促黃體素LH的脈沖和血液中促卵泡素FSH的濃度,來提高卵巢的促性腺功能的同時,還提高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增加胰島素釋放而提高排卵數及卵泡質量。
在整個生殖準備期,飼料營養中維生素種類全面,充足的微量元素,可滿足母豬各階段的維生素營養需要,提高種豬繁殖性能、提高飼料報酬,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力及抗應激能力,使之保持最佳的健康狀況;特別是足量的維生素E及β-胡蘿卜素,保證母豬的排卵數、受胎率、產仔數的成活率。
根據妊娠早期高水平的飼喂對胚胎的副作用,使胚胎存活率下降的理由,母豬配種后,一般我們給予母豬低蛋白低能量營養的飼料,并且嚴格控制采食量,這主要是為了保證受精卵順利著床。
實際生產中母豬懷孕期飼養常采用階段飼養管理,妊娠早期是胚胎細胞減數分裂、分化和早期生長發育階段,此期所需要的營養只是維持母豬基礎代謝和胚胎早期生長營養需要,通常只維持母豬每天45g的生長即可。每天攝入的能量水平太高反而不利于胚胎的存活。
妊娠母豬早期的限食可提高胚胎的存活率,防止母豬維持母豬需要增加。我們知道,配種后三周內,正是胚胎定植于子宮角的關鍵時期,內分泌處于調整狀態,大量采用高能飼料需要旺盛的代謝,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孕酮分泌減少,孕酮刺激控制子宮角特殊蛋白(USP)的分泌,孕酮濃度減少對USP的分泌產生有負作用,影響胚胎存活。而這種采食效果與溫度呈正相關。在妊娠期內如果將采食量由1.9kg/d增加到2.5kg/d,在妊娠期15天時觀察到胚胎的存活率下降(86%vs67%),且活的胚胎數在25天時更少(12.3vs9.8)。
而多數的返情母豬是在配種后限飼的情況下再發情的,20天左右并沒有足夠的營養積蓄,母豬在如此低營養條件下,體能明顯不足,排卵機制欠發達,排卵數減少及卵泡質量下降成為必然。因此現實中的返情即配其實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操作方法,與減少非生產天數NPD的實質相違背。
基于非生產天數增加損失增加的經營理念,一個返情期會造成670元以上的損失。但如果返情即配,有時卻是負效益狀態。更為嚴重的是:胚胎少的母豬在后期的飼喂過程中,給予的飼料營養必然超出它的營養需求,極易產生過肥現象,對后續的產仔、哺乳、發情帶來一系列的負影響,大大縮短了母豬使用年限。
所以必須改變返情即配種的操作習慣,使母豬達到優質排卵水平,只要下一胎提高1.68頭的產出量,就可持平一個返情周期的損失。針對返情母豬的建議措施:
將返情母豬重新集中到待配欄舍,一定要查明情況分類處理。對有炎癥的母豬消炎治療;對于健康的母豬,改用優質的哺乳料3-3.5kg/d飼喂至發情,另根據其配種至返情的天數推算出下次發情的日期,提前7天飼喂催情補飼飼料。一定要等母豬恢復到正常膘情時發情再進行配種,無疑是現代豬場操作應該遵循的策略。
經理人.jpg (164.88 KB, 下載次數: 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5 08:35 上傳
感謝作者對此文的付出,畜牧人網站已獲授權轉載,若需轉載的朋友,請聯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