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質存在于動物體的各種組織中,廣泛參與體內各種代謝過程。礦物質元素在機體生命活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調節作用,盡管所占比重很小,且不供給能量、蛋白質和脂肪,但缺乏時動物生長或生產受阻,甚至死亡。 微量元素為養殖動物正常生長和代謝所必需,需要在 飼料中根據營養需要添加補充,以保證動物健康和良好的生產性能。高劑量微量元素、特別是高銅、高鋅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能夠在一定條件下表現出抗病、促生長等效果,因此被大部分飼料廠和養殖場采用。其中常添加的常量元素有鈣、磷、納、鉀、氯等;微量元素有鐵、銅、鋅、砷、鉻、硒等。 飼料添加微量元素造成的殘留和污染有: 1、造成動物慢性中毒和引起營養缺乏:銅在體內有蓄積性作用,長期飼用高銅會導致動物蓄積性中毒。微量元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某種微量元素含量過高,將會拮抗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導致其缺乏。飼料中礦物質過多,必將對維生素的穩定性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維生素的缺乏。 2、降低畜產品的可食性、安全性:高銅可造成動物肝臟中銅的蓄積,從而使其食用價值下降,甚至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高鋅和郵寄砷在動物體內殘留雖較少,但也影響畜產品的安全。 3、對飼料生產者的危害:飼料生產人員長期接觸砷后,可發生皮膚損害甚至皮膚癌,少數工人還可繼發肺癌,吸入大量氧化鋅粉塵后,可引起鋅中毒。 4、環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