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T245O27-0.jpg (95.75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6 09:51 上傳
夏秋季豬附紅細胞體病發生率較高,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附紅細胞體病是由多種原因引發的疾病,只有在應激和肌體抗病力降低的情況下才會誘發此病。如飼養管理不良、天氣突變、突然換料、密度過大等應激因素或患豬瘟、豬藍耳病、傳染性胸膜肺炎、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等慢性病時,最易并發和繼發附紅細胞體病。 以下將從臨床癥狀與診斷、防治措施等方面進行介紹。
臨床癥狀
病乳豬體溫正?;蚱?0.5℃~42℃,腹瀉,黃色或白色粥狀或水樣稀便,發病初期,糞便稀薄并有大量凝乳塊。發病中期,病豬行走時后軀搖晃,喜臥厭立,便秘或拉稀,呼吸困難;部分豬耳、口、尾及四肢末端發紺,提起后肢可見腹部皮膚有散在的紫色斑點,毛孔內滲出血色或鐵銹色斑點,乳頭或僅限于乳頭周圍呈紫色,一般發病3天死亡。同時哺乳母豬也表現厭食,毛孔滲血,尿液淡黃、淡紅或呈紅褐色,臥地不起。后期,病豬耳朵變藍色、壞死,排血便和血紅蛋白尿,最后四肢呈游泳狀劃動,呼吸困難,衰竭死亡。
實驗室診斷
耳靜脈采血,制成血膜片,用姬姆薩染色法染色后,置于顯微鏡下檢查,發現紅細胞表面或血漿中,有呈淡紫紅色的球形病原體。結合以上藥物治療情況,診斷為附紅細胞體病。
病豬發熱,貧血,可視黏膜蒼白或充血黃染
母豬癥狀
部分懷孕母豬出現早產、產弱子、流產,但胎兒或死胎皮膚黏膜蒼白,皮下脂肪黃染,胸腹腔有淡黃色或淡紅色的積液。產房母豬分娩后,常伴有乳房和陰唇水腫,產后感染和泌乳不良、缺乏母性等特征。
仔豬癥狀
哺乳仔豬通過母乳感染,表現消瘦、拉黃色稀便、黃疸、背毛黃染、貧血、呼吸困難,病死率為30%~80%,死后耳尖、尾根、四肢末端和腹下皮膚發紺。
鑒別診斷
豬肺疫與豬附紅細腦體病
癥狀相似處:體溫高(41℃~42℃),耳、胸前、腹下、股內側皮膚紫紅,氣喘,呼吸困難,犬坐等。癥狀不同處咽喉型咽頸腫脹,口流鼻液。豬肺疫喉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出血性漿液浸潤。胸膜有纖維性肺炎,切面大理石紋,抗生素藥物及時治療有效。
豬氣喘病與豬附紅細胞體
病癥狀相似處有傳染性氣喘,呼吸困難,體溫高(40℃以上)等。癥狀不同處:豬氣喘病一般體溫不高,咳嗽呈痙孿性,體表皮膚有少量出血性紫斑。
豬弓形體病與豬附紅細胞體病
癥狀相似處:體溫高(40℃~42℃),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萎頓,糞初干、后干稀交替,呼吸淺快、困難,耳、下肢、下腹皮膚可見紫紅色斑等。癥狀不同處:豬弓形體病病豬有流水樣鼻液,蟲體浸害腦部時有癲癇樣痙攣,后軀麻痹。剖檢可見肺淡紅或橙黃膨大,有光澤,表面有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髓樣腫脹,如粗繩索樣,切面有粒大出血點。回盲瓣有點狀淺表性潰瘍,盲腸、結腸可見到散在的小指大和中心凹陷的潰瘍,磺胺類藥物治療有效。
藍耳病與豬附紅細胞體病
癥狀相似處初生仔豬類似豬流感癥狀,有的生死胎或呈“木乃伊”,妊娠母豬,百天左右,突然出現厭食,體溫高或低,鼻流清涕,鼻端耳尖發涼,喜臥嗜睡。癥狀不同處:藍耳病病豬耳尖耳邊緣呈現藍紫色,個別豬鼻端瘙癢,鼻盤擦地,極度不安,臨產母豬多數死亡,或超過預產期,陰門流出褐白色粘稠性分泌物。屢配不孕,配后個別流產,能產出弱仔豬,不到24小時后死亡。個別仔豬呼吸困難,耳、鼻盤呈藍紫色,多數死亡。斷奶后50~60天,仔豬也有少數藍耳現象,兩天后消退。
預防措施
預防本病的發生應加強豬場的衛生防疫,消除各種應激因素。在溫熱季節應定期噴灑殺蟲劑,以殺滅蚊、蠅等吸血昆蟲,消除傳染媒介。發病豬只要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對無治療價值的病豬應及時進行淘汰,以清除傳染源。陽性豬群,飼料中可添加強力霉素等,以消除隱性感染。購入豬只要進行血液檢查,防止引入病豬或隱性感染豬。本病流行季節給予預防用藥,可在飼料中添加上強力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劑,每月使用7-10天。 對發熱豬給予退熱藥,并配合葡萄糖、多種維生素飲水,臨床治療效果較好。當附紅細胞體病與其他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性疾病混合感染時,在臨床上應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從而降低病死率,減少經濟損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