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19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膨化玉米的特點及品控要點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7-6-5 09:16:2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玉米的特點

  玉米是飼料中最重要的能量原料,通常在飼料配比中達到50%以上的比重。玉米中含70~75%的淀粉,淀粉分子以氫鍵結合,形成了致密的晶體結構,抗酸、抗酶,不利于動物消化吸收。

  2、膨化玉米的特點

  擠壓膨化工藝的高溫、高壓、高剪切力,破壞了玉米淀粉的晶體結構,使淀粉顆粒膨脹并糊化。淀粉分子鏈被打開,增加了食糜顆粒的表面積,提高了消化率,同時蛋白質發生變性,氨基酸的消化率提高。膨化玉米有特殊香味,能明顯改善適口性,有效提高采食量;膨化過程中的高溫能殺滅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從而降低了畜禽疾病的發生率(胡建業,2009);在斷奶后仔豬日糧中使用膨化玉米能有效增加仔豬的采食量,并能顯著提高斷奶后仔豬的生長性能(唐志高,2009);膨化過程能有效降低阿拉伯木聚糖等抗營養因子含量。

  3、影響淀粉糊化度的因素

  膨化玉米能擁有如此多的優點,得益于淀粉粒的糊化。由于直鏈淀粉能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開始糊化溫度就比直鏈淀粉高一些。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玉米的糊化溫度不同。在豬料公司的生產中我們觀察到,相同條件下新疆玉米比東北玉米膨化的溫度要求略高3~5℃。

  普通玉米(直鏈23%,支鏈77%)在水中開始糊化的溫度是64℃,完全糊化的溫度是72℃。擠壓膨化中的玉米,沒有水的膨潤作用,糊化可能需要120以上的溫度和強勁的機械力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膨化溫度和玉米糊化度之間存在線性關系,120℃以上保持較高的水平;而玉米糊化度與原料中水分存在著二次關系,隨水分含量的增大,淀粉糊化度首先明顯的增加,隨后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水分過大又會減低。

  喂料速度和壓力環的大小也對淀粉糊化度有小幅的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剪切力和擠壓作用得到了改變。機械力對糊化度的影響不能忽略。

  4、如何做好膨化玉米的品控

  4.1原料的選用

  膨化玉米香味濃,更易消化吸收,多用在乳豬、仔豬飼料中來改善采食量和生長指標。豬料公司選用優質的東北玉米和新疆玉米做原料(要求水分≤14%,雜質≤1%,生霉粒≤1%,容重≥700g/L,嘔吐毒素≤1000ppb等),毒素含量低,產地穩定,有利于膨化工藝的穩定。

  4.2膨化玉米品控指標

  感官和容重變化是品控的重點。東北玉米制作的膨化玉米感官發白,色澤淺;新疆玉米制作的膨化玉米感官較黃,色澤深。同一產地的玉米做的膨化玉米色澤深淺與容重存在相關性。容重在320-350g/L之間的膨化玉米,比容重在350-390g/L之間的玉米色澤淺(n=30)。膨化玉米的容重在350-390g/L之間的膨化玉米,比容重在390-450g/L之間的玉米色澤淺(n=25)。

  淀粉糊化度比容重更重要。膨化玉米的淀粉糊化度達到73%就能獲得較好的飼養效果,91%的飼養效果最佳(吳孟謙1995)。所以糊化度并不是越高越好。過分追求高糊化度可能會造成淀粉降解,蛋白質變性,脂肪形成復合物和嚴重的美拉德反應。在豬料公司的生產中我們觀察到,膨化玉米容重為380g/L的淀粉糊化度與420g/L的淀粉糊化度差異不大,都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色澤黃亮,容重400-440g/L的膨化玉米其糊化度就可以達標;而容重小于350g/L的膨化玉米其糊化度并未顯著增加,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有效成分流失。

  4.3確定適合的工藝,并保持穩定

  玉米的產地質地、壓力環和模孔的配置、調質溫度、二級溫度、三級溫度都是膨化玉米的重要工藝參數。每一項的變化,都要重新調整工藝來確定適合的膨化工藝。

  經過多次觀察對比,我們找出了適合東北玉米使用的典型工藝:東北玉米,水分:13.5-14.0%,粉碎:1.5mm,調質溫度:75-85℃,調質頻率:12-14HZ,二級溫度 90℃,三級溫度150-155℃,模孔數 8個,膨化玉米容重 370-390g/L之間。

  同樣得到了適合新疆玉米使用的典型工藝:新疆玉米,水分:13.5-14.0%,粉碎:1.5mm,調質溫度:90℃,調質頻率:13-15HZ,二級溫度 90℃,三級溫度 155-160℃,模孔數12個,膨化玉米容重410-440g/L之間。

  5、結語

  膨化玉米的特殊香味和糊化的淀粉結構,能有效改善動物的采食、促進腸道發育和提高生長性能。影響糊化度的因素有很多,在一定條件下確定合適的生產工藝并不容易。膨化人員在玉米產地有變化、感官有變化、容重有變化時,他們需要做出新的嘗試,或調蒸汽或調模孔配置等等。這時我們的品管員就應積極去配合,給他們有效的反饋。這種反饋越多越快,找到合適的生產工藝的時間越短,產品穩定性才能有保障。

  來源:石羊農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3 13:0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