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 麥 產 房 管 理(第一部分)
一、分娩舍和分娩欄的準備
1、清潔并干燥分娩設備,為轉入母豬做好準備
a、浸泡 6-12 小時
b、徹底地清洗分娩欄和設備。注意料槽和飼料輸送管道中的飼料結塊。
c、消毒。如果你使用的是水溶性消毒劑,那么豬舍消毒前就一定要保持干燥,否則消毒劑會被稀釋。
d、干燥。在轉入母豬前,豬舍必須保持完全干燥。
e、檢查母豬的乳頭飲水器。檢查并確保每個飲水器每分鐘水流量達到 4 升
f、母豬轉入分娩舍后,還應確保有相應的空欄均勻分布在舍內
g、打開保溫燈時,調節地熱的入口溫度使其表面溫度達 34-35℃(最高為 36℃)
h、用紅外溫度計檢測地板表面溫度
清洗不徹底且潮濕的分娩舍,不適合轉入母豬
二、在母豬轉入時或轉入后,圈舍潮濕導致的問題:
使得母豬和新生仔豬處在不利的環境中。
剛出生的仔豬因為受冷,難以接近乳房并吃到初乳。
寒冷對母豬乳房造成應激,使母豬易患乳房炎。
降低了空氣流通,從而降低了舍內空氣質量。
三、補充說明:
1、用工具如鏟子等,清除散布的糞便和剩余的飼料等污物。然后,用灑水設備徹底噴灑隔欄和地板,但是避免水直接沖入糞便管道。根據工作計劃制定浸泡計劃,以保證在母豬轉入前,這些設備都已經浸泡,清洗,干燥完畢。干法清理僅僅是對分娩欄進行刮擦和清掃,是不足以顯著降低感染幾率的。
2、在清洗過程中清除所有可視的污物。在清洗未分區的分娩舍時,不能使用高壓清潔,因為這會對舍內其它母豬和仔豬造成不良影響。可以用一些方法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例如,在每排分娩欄之間用簾子隔開或者只用水管沖洗即可。或只進行石灰刷白或干法清理。和你的養豬顧問商討清潔策略和方法。
3、清洗之后干燥,就干燥本身而言可以有效的防止疾病在批次間傳播
4、當地面溫度和室溫是一樣的時候,這時舍內是干燥的。放一張紙在地上,如果幾分鐘內,紙變皺,則說明地沒干。或者在地上放一個塑料夾,如果在幾分鐘內,地面變色了,則說明地面也沒干。如果舍內不干,水就會從地面蒸發。由于蒸發吸熱,會使得地面和隔欄降溫,同時會降低通風,導致舍內氣候狀況變差。
干燥最好在 25℃,并且一般而言,烘干1 平米的空間需要 0.3 升的柴油。
四、室外的溫度影響了對干燥設備的方法的選擇:
室外溫度 <10℃:加熱干燥,例如使用移動式燃油機,每個分娩欄 4-8 小時大約需 1千瓦。
室外溫度 10-20 ℃:若室外空氣的濕度很高,如在陰天或雨天,有必要加熱。
室外溫度 >20℃: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你可以通過調節通風系統至最大工作量,直到地面和隔欄表面達到室溫,從而干燥豬舍。
重點
分娩欄地面是否干燥對新生仔豬是至關重要的,初生仔豬的臨界溫度是34℃,但是如果地面是濕的,仔豬的體感溫度相當于24-29℃,同時也會增加母豬乳房炎的風險。因此,在母豬轉入之前,分娩舍必須完全干燥。在分娩舍中空氣的相對濕度應該是50%-70% ,可以用干濕球溫度計來確認空氣濕度,溫度和空氣濕度的總和必定是80-90.
飲水供應不足會降低母豬的采食量。母豬在泌乳期的飲水需求是變化很大的,一般為 35L-50L/ 天。當豬舍中五分之一的母豬同時飲水時,水壓需達到 2-2.5 大氣壓。可以使用一個塑料袋或量杯來收集 30 秒內流出的水,測量體積,再乘以 2,就得到了每分鐘的水流量。為了得出正確的結果,應該在母豬采食前后,清洗或液體飼喂系統進水的時候,使用類似方法進行核實。
e 、 如果沿著外墻的分娩欄是空的,豬舍內將產熱不均。因此,空的分娩欄應均勻分布于豬舍中間。永遠不要將空分娩欄置于通風傳感器下方。個既應用于彌散式通風,也應用于進風式通風。
五、分娩舍內的功能性設備
當翻新舊舍或蓋新舍時,必須考慮到以下要求:
母豬在分娩欄中必須能夠自由站立或躺臥,但是不能轉身
母豬必須能無困難站起和躺下
料槽的體積必須能與飼喂方案相匹配。
仔豬可以無障礙的吃到奶;乳房周圍有充足的空間有助于仔豬攝入母乳
地板要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滿足所有仔豬同時躺下
必須適用于新生仔豬和 4-5 周齡仔豬。
補充說明
分娩欄內母豬必須能躺臥、站立自如,但是不能轉身。以下是計算空間需求的依據。
1、母豬的體尺是計算分娩欄尺寸的重要依據:
In length, a sow measures 200 cm (95 % of the sows), 184 cm (av.)
95%母豬的體長為 200 厘米,平均為 184 厘米。
Shoulder width is 47 cm (95 % of the sows), 42 cm (av.)
95%母豬的肩寬 47 厘米,平均 42 厘米。
In depth, a sow measures (back to stomach): 71 cm (95 % of the sows), 63cm (av.)
95%母豬高度(后背到胃部)為 71 厘米,平均 63 厘米。
2、母豬必須能無障礙的站立或躺下。一般而言,母豬站立和躺臥所需的空間是用母豬體尺加上母豬移動所需的空間。
A sow needs approx. 20 - 50 cm in length to get up and lie down
一頭母豬大約需要 20-50 厘米長度來起臥。
A sow needs approx. 20 - 40 cm in width for the movement of getting up-lyingdown.
一頭母豬需要大約 20-40 厘米寬度來起臥。
六、分娩舍溫度控制
如果是以下情況則說明豬舍過熱:
1、母豬沉溺于水中,如果她們頻繁走動或者飲水量增加 →檢查室溫并且測量分娩欄內母豬活動區域的溫度。
2、母豬不愿意動,吃的很少,以及不是由疾病引起的喘氣或體溫升高。
如果是以下情況則說明豬舍過冷:
1、母豬集中躺下(俯臥) →檢測溫度,通風和濕度。如果地板一直很潮濕,對于母豬而言太冷。
2、發現許多母豬患上乳房炎,也包括分娩前。
補充說明
1、在母豬預產期的前一天,將分娩欄適當的調小。在母豬分娩 3-5 天后,仔豬可以活動并且主要呆在保溫區的時候,將分娩欄適當的調大。
2、當溫度高于 22℃時,母豬的采食量降低,所以她的產奶量會降低,而且母豬還需要消耗能量來散熱。因為仔豬不會刻意待在保溫箱,這同樣也增加了仔豬受壓致死的風險。
3、母豬的臨界溫度是 22-28℃。由于母豬在飼料轉化(采食后)以及高產奶時,產熱會增加,所以在母豬泌乳期的時候,應適當降低室溫。
如何降低母豬活動區域的溫度:
給活動區域提供通風。
加快活動區域的通風速度(不可將仔豬暴露于通風處)
利用冷卻系統降溫
七、分娩前準備
分娩前,不充分的準備會導致:
不正確的飼喂
會導致母豬無法好好的休息,處于緊張狀態,分娩過程時間較長。
仔豬糟糕的環境
受凍的仔豬更虛弱,死淘率高。
糟糕的衛生狀況
使得仔豬更容易生病
使仔豬虛弱。
助產的時間不足
死胎增多、母豬變虛弱、仔豬體質變弱
分娩前重點檢查事項
1、分娩前的采食量
2、仔豬飲水的管道里面的水在上批仔豬斷奶后就不流動了。因此,在用管道給仔豬喂水前,應該打開飲水器,讓水流幾分鐘,直到管道都沖洗干凈。
3、分娩時,干凈的環境可以降低仔豬感染疾病的幾率。因此在分娩的時候進行人工助產使得生產更容易且更易保持衛生。
5、分娩是項力氣活;原本供應腸道部分的血液集中改為供應子宮。因此母豬在分娩時不需要進食,但是應該確保飲水的供應。應保持料槽中水的清潔,以保證分娩后精疲力盡的母豬的飲水。分娩后飲水比分娩前飲水好,以避免造成舍內臟亂。 注意:人工喂水易弄濕分娩欄,仔豬區,是不利的。推薦使用自動飲水設備以減少水的浪費。
6、墊料為仔豬提供一個溫暖舒適,易適應的活動區。如用鋸木等墊料。不要用木屑,這可能會增加臍帶傳染和臍疝的風險。在投墊料前必須確定分娩欄和仔豬區是干燥的。
7、適當的調節分娩欄的大小以確保母豬不會在分娩中,分娩后壓到仔豬。這樣有利于分娩,并且可以減少母豬壓傷仔豬的幾率。 記住,懷孕母豬體形會變大,因此,分娩時需要足夠的空間并且可以自由起身和躺下。有必要根據每頭母豬的實際情況來調節分娩欄的大小。
8、新生仔豬需要保暖。在第一頭仔豬生下來前,打開保溫燈。如果地熱不充足,保溫燈需要用幾個小時來加熱保溫區的地板。在分娩前準備就緒了,你可以放心做別的事了。
9、將需要使用的工具都準備好,這樣就不需要在分娩開始后去尋找。建議在分娩舍入口設置一個列表,列出人工助產所需要的工具,這樣每個人都會很清楚到底需要什么。助產的工具可能包括用于助產前清洗的水、助產長臂手套、帶助產繩的助產手套和潤滑液。
10、母豬即將分娩時不要打擾她們,以免造成母豬應激,延長分娩的時間或者停止分娩。
八、分娩時各項工作
及時發現新生仔豬,及時照料遇到問題的母豬和仔豬 :
1、對母豬進行觀察,看看是不是乳房開始泌乳,陰唇腫脹,陰道有粘液,這些都是母豬即將分娩的標志。
2、在分娩的過程中,每小時對母豬至少檢查一次。
3、在檢查的時候記錄新生仔豬數。(做產程記錄非常重要,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農場的死胎)
4、在分娩過程中,前 4 頭仔豬最多需要 2 小時,兩頭仔豬的分娩間隔時間最多為 1 小時。如果這一窩生下來的仔豬身上都干了,而母豬卻表現的還有仔豬要生產,則應實施人工助產。
5、幫助小的或弱豬找到乳房,確保它們攝入初乳。有必要的話,將它們置于保溫燈下取暖。
重視初乳問題:
體質虛弱的仔豬是很難找到乳頭的,確保它們吃到初乳。如果有必要的話,將仔豬置于保溫燈或恒溫箱來保溫。冷和餓會破壞新生仔豬的腸道粘膜。可通過兩種方式確保仔豬吃到初乳,一是輔助仔豬吃到初乳,一是用儲存的初乳進行飼喂。
弱仔吃足初乳
1、確保將初乳喂到仔豬的嘴中。
2、選擇一頭正在分娩或者剛分娩完的非常安靜的母豬,像給奶牛擠奶一樣,將奶擠入杯子中。隨后用一次性注射器等將初乳喂給最弱小的仔豬
6、判斷分娩過程是否結束,如果有疑問,要檢查產道。
7、評估母豬的健康狀況。觸摸母豬的乳腺,查看是否有硬塊,觀察母豬的行為。
初乳管理
最優的初乳攝入:
1、仔豬可以接觸到乳頭
2、母豬健康
3、母豬獲得很好的免疫
4、仔豬有充足的時間吃奶
5、仔豬能成功攝取初乳
6、如果把一窩中最大的仔豬隔離了一會,最小的仔豬將能確保吃到奶水
九、重點事項
1、母豬在分娩時分泌初乳。仔豬輪流來找乳房,攝入初乳。仔豬至少需要 12 小時才可攝入足夠的初乳。幫助那些難以接近乳房的新生仔豬。如果仔豬不能吸吮就淘汰。
2、生病的母豬比健康母豬分泌的乳汁要少。如果母豬難產后精疲力竭了或在分娩過程中呈現明顯的無乳綜合癥跡象,則需考慮其它方法,例如讓仔豬吃其它母豬的初乳或者從剛分娩完的母豬那擠初乳,然后再喂給仔豬。
3、經產母豬通過正確的免疫均可獲得較好的抵抗群內現有疾病的能力。有時候,后備母豬不能產生仔豬需要的抵抗疾病的抗體,頭胎仔豬群中爆發腹瀉是很典型的案例。這就要求后備母豬必須接觸這些病原或者免疫以抵抗這些疾病。(后備豬的馴化)
4、研究表明每頭仔豬產后 6 小時,只有 70%的仔豬已經攝入了足夠的初乳。 12 小時后,可達 95%。因此,應該保證仔豬待在它們的母親或其它剛分娩完正分泌初乳的母豬身邊 12小時。
5、經驗表明在產仔數多的窩中(多于 15-16 頭活仔)和不同體重的初生仔豬中,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爭搶。最小的仔豬往往搶不到乳頭,所以需要將最大的 5-6 頭仔豬放在保溫箱隔離 1-2 小時,以便最小的仔豬攝入初乳。
6、如果分娩結束了,檢查母豬在移走最大的仔豬后是否繼續泌乳,如果母豬不繼續泌乳,則弱小的仔豬既不溫暖又吃不到初乳。這時把所有仔豬隔離 45 分鐘,當母豬再次躺下泌乳時,先放出 8-12 只較小仔豬,過 30-45 分鐘再把最大的仔豬放出。
采集初乳
1、體重 500 克的仔豬需要 15 毫升初乳 /次,共三次,每次至少間隔 1 小時。體重 1 公斤的仔豬需要 30 毫升初乳 /次,共三次,每次間隔至少 1 小時
2、采集的初乳如果立即冷卻,分裝后可以在冰箱里保存 3 天。初乳可以冷凍,然后用最低的微波爐頻率來解凍。加熱初乳的溫度不能超過 35 度。
對母豬而言,不恰當的分娩管理意味著:
1、母豬很虛弱,產后泌乳困難
2、母豬繁殖問題增加。
對仔豬而言,不恰當的分娩管理意味著:
1、增加仔豬死于缺氧的幾率
2、體質較弱的仔豬會由于沒有吃到初乳,受冷而死亡
02助產
人工助產可以縮短分娩的時間,這對生產的母豬,難產的仔豬和剩下的胎兒都是有利的:
1、只給有需要的母豬進行助產。
2、用肥皂和溫水清洗母豬的外陰部。
3、助產人員的手臂和母豬之間必須無擋板或其他物品。避免由于母豬突然躺下而傷害到助產人員。
4、帶上手套,在胳膊上涂抹人造潤滑劑。
5、當仔豬頭在前時,抓住仔豬的頸部或下頜部。
6、當仔豬頭在后,抓住仔豬的后腿。
7、慢慢平緩的拉出仔豬。
8、立刻前后晃動仔豬以清理呼吸道,然后擦干身上的粘液。
9、如果母豬是站著的,應該將仔豬安全的放在保溫區。如果母豬是躺著的,將仔豬放在乳房處。
10、人工助產后,母豬需要休息 1 小時。如果沒有新的仔豬產出,需要對母豬再次進行檢查。
要點補充說明:
1、在人工助產的時候,子宮黏膜易被損傷,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經歷助產的母豬,后來患子宮炎的幾率會大大增加,這不僅會影響到母豬的健康,還會影響到母豬的產奶量和繁殖性能。因此,良好的衛生條件對母豬的健康很必要。
2、用微溫的肥皂水清洗母豬的外陰,以避免糞便進入子宮。
3、在母豬站著的情況下,如果工作人員穿過分娩欄將胳膊伸入母豬的陰道,此時若母豬突然躺下,胳膊可能會受傷。
4、戴上手套進行操作,這樣可以避免助產人員對子宮液過敏。在胳膊上涂抹潤滑劑避免對子宮黏膜造成損傷,以致引起腫脹。這樣同時也降低了患子宮炎的風險。用另一只手抓住產出的仔豬。如果手套碰到產道或者新生仔豬之外的東西,要立即更換手套。
5、助產生下的仔豬通常都比較虛弱。如果母豬是站著的,當她躺下時有可能會壓到仔豬。因此將仔豬置于保溫區更安全。
6、當拉出所有能觸摸到的胎兒時,助產就結束了。對家畜而言,若將胎盤拽出會增大其患子宮炎的幾率。
7、助產會使母豬產生應激。助產會導致在產后的一個小時子宮收縮停止。一小時后檢查已經助產過的母豬。如果仍然感覺母豬體內還有仔豬,但是無法觸碰到,那么需要在 30 分鐘后再次助產.
來源:互聯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