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營養因素
營養因素是影響家禽健康、生長發育、生產力、產品質量以至壽命的重要因素,雞所需的營養成分至少包括能量、13種氨基酸、10多種無機元素、13種維生素和1種必需脂肪酸。最適宜比例的飼料,對家禽業顯得格外重要,飼糧中必需養分的缺乏或比例不恰當均會造成不良反應,影響產蛋率。
1.1 蛋白質與氨基酸
由于飼料中的蛋白質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家禽的采食量不足,機體內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合成障礙或消耗異常增多均會造成蛋白質與氨基酸缺乏,引起家禽產蛋量下降,甚至完全停產,體重減輕,卵巢或睪丸萎縮等。因而必須根據家禽的品種、日齡、不同產蛋量等因素來確定家禽蛋白質及氨基酸的需要量,確保蛋白質和氨基酸充分供給。
1.2 維生素
維生素是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雖然需要量很少,但其對維持生命、機體的正常發育、生長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因家禽體溫高,代謝旺盛,生長快,按單位體重計算,家禽對維生素需要量比家畜多,家禽多采用大群高密度飼養,對家禽不利因素多,維生素需要量增加。因此對維生素的種類和數量要求較嚴格,如不及時補充,吸取的維生素不足,將導致生產性能下降,其中維生素、維生素D3,維生素E等對產蛋雞影響較為突出。維生素A缺乏,除引起產蛋量下降外,還引起蛋內出現血斑,影響蛋的品質。缺維生素D3引起薄殼蛋、軟殼蛋增多,缺VE引起受精率的下降。在考慮維生素對產蛋率影響時,應根據家禽的特點、品種、不同產蛋日齡、產蛋量等進行必要的供給,才能減少其對產蛋率影響的幅度,提高蛋雞的生產性能。
1.3 礦物質
礦物質是家禽體內各種器官組織所必需的構成成分,它們參與維持滲透壓與酸堿平衡,是某些酶類必需的構成成分或活化劑,對機體的新陳代謝和肌肉神經對刺激的正常反應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當礦物質得不到正常供給和代謝時,機體的生長發育、健康及生產力將受到影響,產蛋雞日糧中鈣、磷含量達不到3.25%、0.5%時產蛋量明顯下降,蛋殼質量降低。
營養因素是一個綜合復雜的因素,在生產過程中,只有選擇正確的飼料配方、優質的飼料,才能盡量減少營養因素對產蛋雞的影響。
2 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是家禽發揮優質生產性能的重要環節。從育雛期到生產期每個階段的飼養管理都非常重要,都會影響蛋雞的生產性能。現著重探討產蛋期飼養管理對產蛋率的影響。
2.1 產蛋母雞體重
母雞產蛋期體重增長過快,長得過肥,會使后期產蛋減少,容易發生腳軟病。但產蛋期體重減少,也會使產蛋量降低,產蛋不能持久,而產蛋期體重的變化取決于喂料量,故應通過飼糧的投放量使產蛋母雞保持適宜的體重。要求產蛋初期,體重有所增加,但不能增加很快。產蛋高峰時,體重基本不增加。產蛋后期,體重有所增加。
2.2 光照
光照強度和每日光照時數可影響產蛋率,一般來說,產蛋雞的每天光照時間為14~16h,每日光照時間決不可隨意改變,光照強度為0.37m21W。
2.3 溫度
產蛋雞舍最適宜的溫度為13℃~24℃,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產蛋率的下降。因此,搞好防暑和防寒措施,對保持和提高全年的產蛋量關系甚大。
2.4 有害氣體
雞舍內氨的濃度要小于15ppm,硫化氫不超過10ppm。如果雞舍通風不良,舍內糞便不及時清掃,糞便和飼料中的含氮物分解出氨氣和硫化氫,待其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刺激機體,引起呼吸道炎癥、角膜炎及產蛋量下降,死亡率增加[2]。獸藥網 1866.tv
2.5 應激因素
驚嚇、斷水、日糧改變、接種疫苗、投藥等應激因素將導致產蛋量降低或產畸形蛋等。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喂料、喂水、打掃衛生、捉雞、集蛋等一切操作,動作應輕,防止喧嘩引起雞驚群。在蛋雞開產之前,完成斷喙工作。根據抗體的監測水平,減少疫苗免疫次數。日糧的改變應逐漸改變,使雞群保持在一個安定的環境中,才能使蛋雞發揮出最好的生產性能。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