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肉畜產品之一,因此需求會很大。進來我國生豬價格連續小幅度上漲,但由于 飼料價格小幅度走低,所以部分養殖戶成本有所降低。這更是養殖戶們掙錢的大好機會。 1、養豬品種沒選好。品種是提高養豬經濟效益的首要條件,品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豬的生產性能、飼料消耗量、飼養周期及料肉比等。眾多試驗證明,飼養優良的雜種豬,可使母豬每窩斷乳仔豬增加1~2頭,增重提高10%~30%,飼料利用率提高10%~15%以上。 2、飼料搭配不合理。飼料是養殖生豬的基礎,也是養豬成敗的關鍵因素。通常飼料費用占養豬成本的80%左右。所以合理的利用、選擇、開發飼料很重要。提高飼料報酬率,降低耗料率,對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起著決定性作用。 3豬病防治不到位。養豬業總是會把注意力放在豬價上,認為豬價是覺得是否盈利的決定因素,這當然是不對的,舉個例子說,比如存欄500頭母豬,月均出欄800頭商品豬的豬場,遇到冬季的一個流行性腹瀉,造成直接損失就高達40萬,而豬肉價格每千克降1元,而月均損失才8萬,僅相當于流行性腹瀉帶來的損失的五分之一。這樣就不難分辨哪個因素重要些了吧。 4豬場管理不科學。傳統的養殖早已過時,現在都是提倡科學、綠色、健康的養殖。飼養者管理好豬場,可以節約飼料,避免飼料浪費,使投入的飼料最大化的轉為豬的增重,飼養管理好的豬場,豬生病機會少,這樣就可以節約購買疫苗的成本,減少了豬死亡的風險。除此之外,還有利于促進豬生長。 本文內容摘自《養豬技術教程》
QQ圖片20170407180501.gif (27.83 KB, 下載次數: 3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9 11:20 上傳
907781756118475013.jpg (159.11 KB, 下載次數: 3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9 11:21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