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種雞具有較好的遺傳潛力,即早期快速生長率、較高的料肉比和胸肉率。遺傳性能的不斷提高和改進則意味著:需要增長趨勢的生長曲線以保證有效分的繁殖性能。當生長和繁殖對養的需求較高時,其缺乏或臨界缺乏的耐受性變差。容易引起種雞超重而降低生產效率。在主要階段比如性成熟期。營養供給和喂料的整體過程變得更加敏感。
由此可見隨著遺傳性能的不斷提高和改進使得最好管理雞群的靈活窗口變窄許多。同時增加機體瘦肉體況需要更加注加重改變飼料與營養物質的供給,與以前相比較;精心細致的管理同樣可以取得較好的生產效率。
1育成期到性成熟時的挑戰
由于目前肉雞的遺傳潛力得到了更好的發揮。生長速度更快,料肉比更高。這樣肉種雞想要獲取較好的生產性能,日限飼量比以前更加厲害,例如20年前限飼量是自由采食的70%到喂現在的30%,在進入產蛋時的目標體重是自由采食的40%。
1.1良好的飼喂管理
育成后期大量韻機體瘦肉增加以達到性成熟所要求的體況,這是由于品種的原因,同卵巢也要達到最后成熟階段。代肉種雞育成期胸肉比較高,并且直到產蛋期都要求嚴格限飼。為支持快速的肌肉增長和卵巢成熟,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如果控制不好,過分增加喂料量使雞只能達到體況和體重,被卵巢在某一意義上認為是自由采食。導致過分喂料合癥。這樣喂料量應該平衡體重快速增長的需求。但又維持足夠的喂料限制和生理功能的限制,所以良好的飼喂管理是成功的關鍵。獸藥網1866.tv
1.2開產時胸肉與脂肪沉積
現代肉種雞蛋白沉積高于脂肪,這就形成了較高的豐滿度,但脂肪較少,可能營養都轉移到種蛋,特別是能量還是足夠否的。從而機體的能量儲備減少而增依靠飼料每天供給,所以飼料的分布是否均勻很重要。一般來講,開產時體脂肪過去15年在12.5%~15%,表觀上體脂減少實際上是機體豐滿度增加。
1.3飼料喂料量與雞只體型大小
育成期和產蛋初期飼料量能改變雞只體型大小和胸肉的容易豐滿度。在雛雞階段激進的喂新料。雞只體格會增加同時也會增加胸肉沉積的比例。這種作用會延長到性成熟或以后的生產期。進入產蛋期時以犧牲卵巢營養其來維持較大的胸肉所需要的營養,同樣,當營養儲備減少不足以滿足營養需要時,營養轉向到維持胸肉的豐滿度。但是,不是所有的雞只在性成熟時有同樣的營養缺乏耐受力。
1.4雞群個體效率差異
雞群個體效率差異造成飼被喂相同的料量體重增加不同。對飼低效率育成雞(通常是體重較輕的雞)額外增加料量,使其到達標準體重可以增加35枚蛋。高效率育成雞飼喂低于標準料量的以減緩其體重的增加,這與喂平時均料量相比少產25枚蛋。育成現雞的體重不是衡量效率的可靠并指標,在性成熟時的激素成分(雌二醇)才是衡量效率比較好的指標。額外增加料量給體重低他的育成雞,其性成熟時雌二醇水平與高體重雞相似。由此可見將體重小的雞只分開飼喂會有明顯的優勢。回時主要階段的營養綜進食量對種雞生產性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2飼料及其原料的質量控制
2.1中國的營養挑戰
目前有兩個主要問題是玉米含水量過高和使用陳舊玉米。每年從10月份到次年3月份必須考慮高水分玉米較多,如果使用陳舊玉米應考慮它的質量是素否可靠。要想生產質量穩定的飼精料,就應提高飼料場的測試和監控程序,如果飼料配方較簡單就易做好質量控制。另外,我們下還應關注磷酸氫鈣的質量、重金屬的污染、殺蟲劑的殘留等。
2.2飼喂新鮮的飼料
舊飼料容易發生霉變產生霉菌毒素,并且由于時間久易發生酸敗,另外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易被氧化破壞,所以應該飼喂時含鮮的飼料。優質的玉米應達到銅以下檢測指標:水分含量低于14%,破粒少于5%,霉粒少于%,好粒在90%~92%之問,且其他雜質很少。
2.3控制好飼料質量
飼料中水分含量嚴重影響能量和其他營養物質的每日進食量。例如水分從13%升高到無15%時,能減少營養進食量2%,這對于肉種雞來講已經很高了。
同時水分過高容易發生霉變和被氧化,所以化驗室應每天監控蛋飼料中的水分含量。
如果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降高,不但對肉種雞沒有益處,反而會引起種雞產蛋率下降、較高豐滿度和機體組成、體重難以量平控制甚至是死亡率增加。所以飼料中蛋白質的變化應該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
如果生產中出現任何問題,如種雞發生消化不良現象時,應該取飼料場料樣給質檢人員做機進一步的分析。我們建議飼料樣品保存期分別為:飼料6個月,預混料9個月,添加劑9個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