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55143626-0.jpg (73.54 KB, 下載次數: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3-27 09:34 上傳
母豬低溫綜合癥是一種因飼養管理不當,營養失調,體內產熱不足或散熱過多而引起母豬體溫下降的一種臨床綜合癥。患病豬多發生在天氣突變的嚴冬和初春,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病,體溫降至35℃~37℃,食欲明顯下降,甚至廢絕,精神沉郁,嚴重的還會出現臥地不起,肛門松弛、甚至脫肛等,患病豬一般無其他病史。如治療方法不當或治療不及時,往往造成母豬和仔豬共同死亡。
發病原因:
(1)飼養管理不當、飼料中蛋白含量過低或飼料營養搭配不合理、豬舍地面長期寒冷潮濕,氣候環境突變等因素而導致的體溫下降。
(2)母豬胎齡過大、產程過長、能量消耗過多或外傷造成大出血導致的體溫下降。
(3)退燒藥使用不當,藥物刺激溫感神經,使溫感神經受到抑制從而導致機體能量代謝紊亂,出現低溫癥狀。如安乃近、撲熱息痛、安痛定等都會造成低溫。
(4)營養熱量代謝失衡,體溫調節功能下降,圈舍溫度過低、保溫不夠或散熱過快、過多等因素而導致的體溫降低。
(5)飼料霉菌中毒、藥物中毒、農藥中毒等中毒因素引起的體溫下降,食欲減退。
(6)病原體感染,由于病原體進入機體后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進入血液形成菌血癥或毒血癥,便秘,腹瀉等病理因素引起的體溫下降。
(7)此外手術也可引發低溫,由于手術過程中使用麻醉藥或手術過程中失血過多等因素而導致的體溫下降,一般無特殊癥狀。
防治措施:
要加強飼養管理,早發現、早診斷,對癥治療。要以補中益氣,養血、安胎、控制繼發感染,緩解自體中毒為主。采用強心、補液、中、西相結合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療。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云牧關注,我在哪里等著你,謝謝大家。
1、西藥療法: 每100kg體重母豬用50%葡萄糖120~160ml、輔酶A800~1000IU、400~500mg維生素B6、維生素C2.5~4.0g,混合后一次靜脈緩慢推注(注射液加熱至37.5℃~39.5℃效果更好);首選頸部肌肉注射10%安鈉咖注射液,按0.4ml/kg肌肉注射,隔日1次,或10%的樟腦磺酸鈉10~20ml,每天1次,連用3~4天即好。
2、(按150kg體重計)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頭孢克肟3g混合靜脈滴注;0.9%氯化鈉注射液500毫升+l0%濃氯化鈉4g+25%維生素C4g混合靜脈滴注;50%葡萄糖注射液50g靜脈滴注,黃體酮70mg肌肉注射。
3、中藥療法:中藥療法:黨參、黃芪、肉桂、熟附子各25g,干姜、紅棗、連翹、炙甘草各15g,共研成細末,用開水沖后加適量紅糖,候溫灌服。諸藥加水1000ml,火熬至500ml,1次灌服,每天1劑,連服3劑。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50~100mg,每天1次,連續3~5天。
4、對于大便干硬的患病豬,可先用溫肥皂水灌腸,待干硬糞便沖出后,再用溫口服補液鹽深部灌腸。對于嘔吐的可適量肌肉注射胃復康。喂食和飲水中可適當加入熬煎好的生姜辣椒湯,以刺激機體血液循環加快,有助體溫上升。還可適當升高豬舍溫度,鋪干凈柔軟墊草。
來源:互聯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