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種雞的繁殖期通常為40周。要求每只肉用種母雞能繁殖盡可能多的健壯且肉用性能優良的肉用仔雞。
1.飼養方式與飼養密度傳統飼養肉用種雞的全墊料地面飼養法,由于密度小,舍內易潮濕和窩外蛋較多等原因,現今很少采用。目前采用比較普遍的肉用種雞飼養方式有如廠3種:
(1)漏縫地根:有木條、硬塑網和金屬網等類漏縫地板。均高于地面約肋厘米e金屬網地板須用大旦金屬支撐材料,但地板仍難平整,因而配種受精率不理想。碩塑網地板平整,對雞腳很少傷害,也便于沖洗消毒,但成本較高。目前多采用木條或竹條的板條地板,地板造價低。但應注意刨光表面和棱角,以防扎傷雞爪而造成較高的趾瘤發生率。木(竹)條寬2.5—5.1厘米,間隙為2.5厘米。板條的走向應與雞告助長軸平行。這類地板在乎養中飼養密度最高,每平方米可飼養種雞4.8只。
(2)混合地面漏縫結構地面與墊料地向之比通常為6:4或2:1c舍內布局常是在中央部位鋪放墊料,靠墻兩側安裝木(竹)條地板,產蛋箱在木條地板的外緣,排向與舍的長軸垂直,一端架在木條地板的邊緣,一端懸吊在墊料地面的亡方,這便于雞只進出產蛋箱。也減少占地面積。混合地面的優點是:種雞交配大多在塾料上。比較自然。在兩側木板或其他漏縫結構的地面上均勻安放飼槽與自流式飲水器(槽)o雞每天排糞大部分在采食時進行,落到漏縫地板下面,使墊料少積糞和少沾水。這類混合地面的受精率耍高于全漏縫結構地面,飼養密度稍低一些,每平方米養種雞4.3只。獸藥加盟網 1866.tv
(3)籠養近年來肉種雞籠養方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較早的籠養是群籠,每籠養2只公雞16只母雞。由于肉種雞體重大,行動欠靈活,在金屬底網上公母雞不能很好地配種,受精率偏低,產蛋后期更嚴重,因此實際生產中采用者甚少。而每籠養2只種母雞的單籠,采用人工授精,既提高了飼養密度,又獲得了較高而穩定的受精率,因而采用者日趨增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