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本身是個辛苦活,臟、累、臭,三字個個沾邊。正因為如此也就決定了養豬是個以勤為本的行業。只有勤字當頭才能有所成就。
養豬的目的相同,都是以盈利為本質,但同等設施條件,同樣的技術操作,效益回報率卻迥然不同。原因何在?只能在人的身上找原因。人與人自是良莠不齊,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個勤奮的員工跟一個懶惰的員工,產出的效益是不可能對等的。養豬不僅僅是硬件設施和資金技術投入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員工素質和勤奮程度的較量。只有每個從業者都勤奮敬業,養豬才有可能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
幾天前,聽河北農大教授講課,談到了一個問病經歷,其實也就是養豬人自身懶惰的結果。他說有個規模不算太大的自繁自養豬場,每次斷奶后仔豬腹瀉不斷。專家換了幾撥,藥物天天更新就是小豬腹瀉照常,沒辦法找到這位教授,這位老師沒有直接拿出治療方法而是走到他的保育舍看了看,給出了一個四字良方——“打掃衛生”。因為他的保育舍內,不僅僅是刺鼻氨氣味,高床漏縫板已經沒有縫隙可見,豬豬在糞便上拱來拱去,仔豬不腹瀉那才是怪事。遵照指導打掃衛生徹底消毒,再做了適度保健用藥拉稀就這樣消失了。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個案。可以片面的說很多豬病并不是天生而是后天人為的造成!豬只不生病不僅僅是硬件設施的完備很需要的是從業者的勤奮敬業精神!
做養豬人就應當做個勤奮的人,懶人是不適合在這個行業發展的。如果說效益是考核一個養豬人的標尺,那么勤奮就是這把標尺的刻度。努力有多少匯報就會有多少,看看養豬盈利的豬場有幾個是方圓幾里臭,骯臟難落腳的場地?只有人勤環境好效益才能跟著跑。勤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養豬這個行業只能是發揚光大,只要人勤就沒有養不好的豬,也就沒有創不出的效益!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