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日前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的一組數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是:根據初步估算,今年玉米種植面積調減超3000萬畝,經過調減,近13年來玉米種植面積首次出現了減少。
玉米調減了,農戶的利益會不會受損呢?農民改種其他作物,玉米市場會受影響么,糧食安全會受影響么?
2015年農業部下發《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性調整的指導意見》,著手進行玉米種植面積的調減,目前來看該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有一種擔憂是,我國另外一種農作物大豆,經過調減后,2015年的產量不足2千萬噸,進口量超過了7千萬噸,進口量是國內產量的近7倍,那么玉米的大幅度調減,是否會導致它的產量縮減結果形成類似大豆的態勢?崔曉娜認為,擔憂的結果不會出現。
由于玉米階段性生產過剩,加上近些年出現國內玉米產能和進口量齊增的態勢,我國玉米庫存壓力非常大,這是玉米調減的一個出發點。此外我國非常重視糧食安全,在調減的過程中也在穩定玉米產能,不會危害糧食安全。
在種植結構調整過程中,補貼和補助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農業部整合了35億資金,重點支持玉米的結構調整,用于鐮刀彎地區的糧改飼,和糧豆輪作的補助。
原先種植玉米的農民,改種青儲玉米也好,改種大豆也好,改種飼牧牧草也好,通過給予補貼,讓他們改種作物獲得的收益加上補貼,能夠和種植籽粒玉米的收益相當,可以鼓勵農民調整種植結構,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還需要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吉林省某種植合作社共有400公頃地,合作社負責人說,原先這些地種的全是玉米,2015年相關政策出臺后,合作社開始調整種植結構,適度的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從農產品的附加值入手,種植綠色有機產品,打造農產品的品質,效益十分可觀。
“我這400公頃的農產品,全是打造品牌,打造有機,施用農家肥,選好的品種,把住這個質量關。所以說它這個附加值高了,別的地三到四公頃的效益都不如我一公頃的效益?!笨磥泶蛟炱放苹?,綠色安全化的農產品必然是未來的趨勢。
玉米調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揮比較優勢,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實現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這個過程,對玉米的市場行情不會產生直接的影響,種植戶維護自身利益,除了國家的政策扶持,自身的積極轉變,還需要有地方政府的因地制宜。來源:糧油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