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豬病毒性腹瀉為何越打針越死亡高?該如何治療?
近年來,全國各地豬場發生腹瀉疫情損失嚴重,從當前發生的疫病來看,豬病毒性腹瀉病的病原主要為輪狀病毒,流行性腹瀉病毒及傳染性胃腸炎病毒。乳豬死亡率很高,包括一些管理防疫較好的豬場也有發生。有些豬場發病持續時間長達兩個月還沒有穩定下來,有些豬場就算穩定一段時間后,又卷土重來,受損慘重。尤其是進入冬春季節,晝夜溫差加劇,特別是初生乳豬和斷奶仔豬容易在此季節出現腹瀉癥狀。
癥狀:
哺乳仔豬病毒性腹瀉的癥狀:
嘔吐和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或灰黃色,惡臭 沒有酸味,乳豬迅速消瘦 ,叫聲嘶啞,吃奶次數減少。發病2~3天后死亡率達到高峰,病愈后往往成僵豬。
臨床上我們遇到很多豬場注射各種藥物治療都不理想,為什么呢?
我們首先了解病毒性腹瀉乳豬是怎么死亡的.
1.首先因為腹瀉,豬的腸道粘膜受損脫落,病毒在腸道內產生大量毒素,然后毒素通過破損的粘膜進入血液,引起全身的一個本能反應,身體內大量的體液進入腸道內,使其腸道內的毒素排出去,其實腹瀉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反應,腹瀉的目的是把腸道內的大量毒素排出去,但是豬自身的體液是有限的,由于腹瀉導致豬自身體液大量流失,失衡,這是死亡的第一個原因。
2.因為毒素進入血液通過肝腎進行解毒,突然大量的毒素需要肝腎解毒排毒,肝腎功能負擔過重,更加衰竭死亡,這是死亡的第二個原因。
為什么越打針厲害越死的快呢?
乳豬腹瀉屬于消化道疾病,打針只能進入血液不能直接進入腸道,所以打針效果不明顯,效果差 而且打針對豬只應激和副作用,會產生大量的免疫復合物和毒素,注射給藥會將腸道有益菌殺死,因為腸道菌群破壞受損,大量的毒素,大腸桿菌的“死體”代謝受阻,堵在血液里,導致猝死,所以貿然打針只會加速猝死和肝腎衰竭。腹瀉是一種排毒過程,是機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有些治療腹瀉的藥物中含速效止瀉藥,會減緩胃腸的蠕動功能,使身體內的毒素不能及時排出,引起自身種毒。在臨床上注射給藥后出現不吃,皮膚發紫等,死亡的病例,屢見不鮮,這些都是針劑藥物治療的副作用。
病毒性腹瀉屬于病毒病而抗菌素只能殺菌,無法殺死病毒,也達不到補充體液的目的,所以抗菌素治療不明顯。腸道的微生物最適宜于酸性環境,腹瀉發生后應用大量抗菌素治療,殊不知,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既殺滅有害菌也殺滅有益菌,導致豬只腸道內的微生物環境發生紊亂,有沒有及時補充有益菌,導致更為嚴重的腹瀉。
有些豬場沒有母仔同時治療,或者同窩仔豬沒有一起治療,導致仔豬腹瀉死灰復燃。
1先修復破損的腸道粘膜,防止大量毒素進入血液。
2補充體液,防止脫水死亡
3讓豬只的免疫系統和代謝系統盡快恢復,有助于吸附腸道內的毒素,提高肝腎解毒排毒能力,并將腸道內,外毒素同時排出體外。
4提供腸道有益菌,改善腸道內的微生物環境,將腸道內堿性環境變酸性環境,因為大腸桿菌不喜歡酸性環境,可以抑制大腸桿菌的繁殖。
伊美瑞斯蒙脫石能有效治療仔豬腹瀉正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幾種功能:
1.修復消化道黏膜。
2.保護免疫系統,提高豬機體的免疫能力。
3.有效吸附飼料中的霉菌毒素,減少霉菌毒素給豬帶來的危害。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