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185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仔豬腹瀉的病因及飼養管理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6-4-21 15:2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病因
1.1 細菌性因素
1.1.1仔豬紅?。?由C型魏氏梭菌產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發生于3日齡以內的仔豬,四季常發,以排紅色糞便和腸粘膜壞死為特征。病豬精神沉郁,食欲廢絕,排血便,有的糞便中含有壞死組織碎片和小氣泡,惡臭。多呈急性,發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1~2d死亡,急性5~7d死亡。少數慢性病例呈間歇性或持續性腹瀉。剖檢病死豬可見腸腔內充滿血樣的內容物,腸粘膜充血、出血、易脫落,腸系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鮮紅腫脹。
1.1.2仔豬黃痢:病原體為大腸桿菌,主要發生于1周齡以內的仔豬,以1~3日齡最為常見,夏季多發,病豬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口渴,迅速消瘦,排黃色或黃白色糊狀糞便,糞中含有凝乳小塊,腥臭。嚴重者肛門松馳,排糞失禁,玷污尾、會陰和后腿部,肛門和陰門呈紅色。剖檢病死豬可見腸道膨脹,有多量黃色液狀內容物和氣體,腸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癥變化,以十二指腸最為嚴重,空腸、回腸次之,結腸較輕。
1.1.3仔豬白?。河纱竽c桿菌感染所引起。氣候劇變,陰雨潮濕,母豬乳汁不足或過濃過稠等均可引起該病的發生。該病多發生于7~30日齡的仔豬,以7~14日齡最常見且較嚴重,1月齡以上較少發生,病程一般2~7d.病豬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漿狀、糊狀的腥臭糞便為特征。拱背,被毛粗亂,肛門周圍粘滿糞便。剖檢病死豬可見結腸內容物呈漿狀、糊狀或油膏狀,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粘膜上,不易完全剝離,腸粘膜有卡他性炎癥變化,腸系膜淋巴結輕度腫脹。
1.1.4豬痢疾:由腸道內豬密螺旋體與腸道內厭氧菌相互作用而發病。多發生于7~12周齡的仔豬。發病初期體溫達40~41℃,排黃色或灰色軟便,不久減食,后期糞便呈水樣,?;煊醒?、粘液及粘膜,使糞便呈油脂樣或膠胨狀。病豬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減退,渴欲增加,最后脫水衰竭而死亡。
1.1.5仔豬副傷寒:由沙門氏菌引起。多發生于2~4月齡的仔豬,無明顯的季節性,但多雨潮濕季節多發。急性型呈敗血癥癥狀,突然發病,體溫升高,食欲廢絕,初便秘,后下痢,排惡臭稀糞,病后2~3d在鼻端、兩耳及四肢下部皮膚發紫,病豬低頭呆立,步態搖晃,體溫下降,不久死亡。慢性型最多見,病豬體溫稍升高,精神不振,初便秘,后呈持續性或間歇性腹瀉,排淡黃色或黃綠色惡臭稀便,混有血液、壞死組織或纖維素絮片,病豬呈漸進性消瘦。剖檢:急性呈敗血癥變化;慢性腸粘膜呈彌漫性壞死性糜爛,表面被覆一層灰黃色或黃綠色易剝離的麩皮樣物質,腸壁粗糙增厚。肝、脾和腸系膜淋巴常可見到針尖大灰黃色壞死灶或灰白色結節。
1.1.6耶爾森氏菌?。阂韵募竞投径喟l。病豬初期體溫達40~41℃,食欲減退或廢絕,水樣腹瀉,糞便中常混有粘液和脫落的腸粘膜。后期體溫下降,皮膚發紺,消瘦,脫水死亡。剖檢病死豬可見結腸孤立淋巴濾泡腫大、增加,間漿腹層或粘膜層突出,小結腸和直腸有潰瘍病灶。
1.2 病毒性因素
4cfb8c00a91c6cecfd26fde88cdb686d.jpg
1.2.1豬流行性腹瀉(PEDV):主要發生于冬末春秋的寒冷季節,以11月份至翌年3月間發生較多,各年齡的豬均易感染,1~5日齡內仔豬感染率最高,癥狀嚴重,病死率也最高。病豬體溫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齡較大的豬癥狀較輕,日齡較小的豬癥狀較重。仔豬病初常嘔吐,排灰色或黃色粥樣或水樣稀便,惡臭。剖檢病死豬可見小腸腸管脹滿,充滿黃色內容物,腸壁變薄,腸系膜呈樹枝狀充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
1.2.2豬傳染性胃腸炎(TGEV):各年齡的豬均易感。以2周齡以下的豬多發,且死亡率較高。仔豬吮乳后常出現嘔吐,不久出現劇烈腹瀉,排水樣黃色或灰色糞便,常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惡臭,日齡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1.2.3輪狀病毒?。≒VV):以冬末春初季節最多,且多發于2月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較高,可達50%.病豬精神沉郁,不愿走動,常于食后嘔吐,排水樣或糊狀、黃色或灰褐色糞便,常因脫水在3~7d內死亡。
     豬瘟和豬偽狂犬病也有腹瀉的癥狀,但患有豬瘟的仔豬一般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1.3 寄生蟲性腹瀉
     以球蟲、蛔蟲、錐蟲引起的腹瀉較為多見,發生于20日齡以上的豬只,一般呈慢性經過,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難、貧血等癥狀,有的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有的伴有體溫升高。病豬發育不良,逐漸消瘦,衰竭死亡或變成“僵豬”。
1.4 非疾病性腹瀉
1.4.1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造成仔豬腹瀉:因為仔豬消化機能不完善。主要是消化酶分泌不足及胃內容物pH值偏高(正常pH值為3~4,而此時pH為5~7),小腸絨毛發育滯后,胃蛋白酶的活性較低,仔豬對蛋白質的吸收利用能力較差,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
1.4.2飼料中粗纖維含量過高引起腹瀉:飼料中粗纖維如果超過4%,會導致仔豬吸收營養物質能力下降,引起腹瀉;飼料中加入過量的鈣和氯或微量元素中鐵含量過高,均會引起腹瀉。
1.4.3營養因子缺乏:仔豬缺乏維生素(如葉酸、煙酸、泛酸)、礦物質或其它必需的營養物質(如微量元素鋅、硒、鐵、銅),導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現下痢。病仔豬排淡黃色、白色、灰綠色糊狀或水樣惡臭稀糞。
1.4.4應激因素:仔豬由于自身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健全,對各種應激因素,如斷奶后母仔分離,飼料變化,伙伴變化,溫度、濕度及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最終因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導致腹瀉。
     飼喂霉爛變質的飼料,冰凍飼料及未經煮熟的豆制品,均易導致中毒引起腹瀉。
2.綜合防治措施
     按照防重于治的方針,生產中應著重搞好預防工作。
2.1 搞好預防接種
     懷孕母豬在產前21d左右注射1次疫苗,還應根據當地疫病的發生情況,選擇性注射魏氏梭菌病,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病等病的疫苗,切實搞好防疫工作。
2.2 搞好環境衛生,嚴防細菌病毒侵襲
     定期對環境、用具等進行消毒,定期對母豬乳房部位進行清洗消毒,特別是仔豬第1次吮乳前要用0.1%的高錳酸鉀水將母豬乳頭的積污洗凈,定時在飼料中加入抗生素,盡量減少細菌病毒的侵襲機會。
2.3 加強飼養管理,減少各種應激反應
     仔豬自身神經調節和體溫調節機能尚不完善,對各種應激因素的適應性較差,易造成消化機能紊亂引起腹瀉。因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溫,改變飼料要循序漸進,逐步進行;飼喂要定時定量,禁止飼喂發霉變質飼料及冰凍飼料。避免一切能引起仔豬腹瀉的各種應激反應對預防仔豬腹瀉至關重要。
2.4 供給充足而潔凈的飲水
     出生后3d的仔豬因母乳較稠,乳中的水分難以滿足其生長需求,所以必須供給足夠的潔凈水,否則仔豬極易因找不到潔凈飲水而去喝污水或尿液而引起拉稀。
2.5 加強營養,防止營養因子缺乏
     妊娠母豬飼喂全價飼料,保持營養平衡,防止VA、VD、VC、VE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的缺乏,以保證胎兒正常發育。試驗證明:在母豬飼料中添加VE.可使免疫母豬提供給仔豬特異性抗體增多。在妊娠期內,在母豬日糧中加入適量的低分子脂肪酸,可顯著提高初乳中總蛋白質、免疫球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從而增強仔豬抗御病原體,特別是抗御腸道病原體的能力,減少斷奶前腸道疾病造成的損失,防止腹瀉的發生。仔豬出生后,應讓其及早(15min內)吃上初乳,獲得被動免疫保護。而及時補鐵,則可有效防治仔豬營養性貧血,增強仔豬抵抗力。
2.6 添加具有止瀉功效的飼料添加劑
    伊美瑞斯蒙脫石為純天然添加劑,具有止瀉、提高免疫力、保護消化道黏膜等功效。
2.7 適當降低仔豬飼糧中蛋白質水平,降低日糧抗原性
     為使仔豬在斷奶前胃腸消化系統得到加強和健全,以適應斷奶后采食飼料,尤其是植物性飼料的需要,一般在7日齡左右,仔豬即開始補喂全價飼料,使仔豬建立對飼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減少日糧抗原過敏反應。同時,在保證仔豬生長發育所需必需氨基酸條件下,飼料中蛋白質水平不能過高,粗蛋白質含量應控制在19%以下,這樣既可減少日糧抗原反應,也可減少因腸內蛋白質消化不良而造成的腐敗和仔豬腹瀉。
2.8 調整胃腸功能
     在斷奶前后的仔豬飼料中適當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有機酸(以1.5%~2%的檸檬酸、延胡索酸、乳酸和甲酸等混合酸效果較好),復合酶制劑和微生態制劑等,既可防止仔豬營養因子缺乏,又可彌補其內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內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飼料蛋白質的消化率,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加快仔豬生長發育,還可有效地預防和降低仔豬腹瀉。
     一旦發現有仔豬染病,應立即查明病因,對癥治療,同時隔離到清潔、干燥、溫暖的豬舍中,加強護理,及時清除糞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傳播。并對同窩仔豬進行藥物預防。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4 06:3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