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消化生理缺陷。仔豬在斷奶階段,消化器官尚處于發育階段,器官容積和重量都較小,斷乳仔豬的消化酶和膽汁酸嚴重分泌不足。有研究報道,與50天斷奶的仔豬相比較,早期斷乳仔豬的胰酶分泌不足,且胃腸道消化酶活性較低,胰腺的發育速度緩慢。21 日齡斷乳仔豬在斷乳后1周內,胰腺組織脂肪酶活性下降,胃蛋白酶不受斷乳應激影響,且隨日齡及采食量的增加而增加。
2 免疫力低下。早期斷奶仔豬受到斷奶應激和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免疫和抗病能力低下,仔豬3周齡時才開始正式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并且速度較慢,到4~5周齡時抗體才能達到一定的數量而產生有效的免疫保護作用。但是,斷奶應激又降低循環抗體水平,抑制細胞免疫能力。
3 穩定的腸道微生物區系未建立。斷乳仔豬腸道微生物區系中菌群種類和數量易變化,此時,微生物區系很脆弱,易發生微生物區系的平衡失調。斷乳后,由于飼料中帶入大量的細菌和真菌,同時,胃腸道較高的pH 共同導致了穩定的微生物區系的破壞,有害細菌開始增多,最終導致腹瀉。
4 飼料因素。斷乳仔豬飼料的配方是影響仔豬營養性腹瀉的最主要因素。為了滿足仔豬的營養需要,配方師在設計斷奶仔豬的飼料通常是高能高蛋白,但是過高的能量和蛋白以及仔豬不完善的消化系統的綜合作用下,仔豬很容易出現腹瀉。
針對仔豬營養性腹瀉問題,可在飼料中添加乳化劑。乳化劑可以使日糧中的脂溶性物質發生乳化,從而便于被仔豬體內的脂肪酶消化。研究表明,膽汁酸的添加不僅可以起到乳化劑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激活脂肪酶,增強脂肪酶活性,促進動物對脂肪的消化。同時,膽汁酸主動和脂肪酸結合形成膽汁酸-脂肪酸復合物,被小腸絨毛膜識別后,進入絨毛膜內部,完成脂肪的吸收過程。這樣,外源性膽汁酸的加入,既彌補內源性消化酶的不足,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提高飼料脂肪的利用率,又使得肝臟和膽囊受到的壓力降低,起到保肝護膽的目的。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