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秘奇雪兒 于 2015-12-26 23:10 編輯
羊黃脂病是以羊體脂肪組織呈現黃色為特征的一種色素沉積性疾病,又稱“黃膘”,有的又稱黃脂肪病或營養性脂膜炎。在屠宰后皮下脂肪變黃的羊肉,若因飼料引起的稱為“黃膘肉”,因疾病引起的稱“黃疸肉”。黃膘肉是脂肪的一種非正常的黃染現像,黃膘肉分為黃疸肉和黃脂肉。黃疸肉為病肉,堅決不能食用。黃脂肉則可以視情況食用。 一、黃脂肉 黃脂肉,這種肉的脂肪為黃色。脂肪變黃的原因主要與飼料的種類和質量有關。
1、色素沉積
長期飼喂含有豐富黃色素的飼料,如胡蘿卜、黃玉米、南瓜、紫云英等,這些原料中的黃色素進入肌體后沉積于脂肪中,使脂肪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黃色。
2、氧化反應
脂肪組織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易被氧化,生成蠟樣質色素在脂肪細胞中沉積。蠟樣質位于脂肪細胞或存在巨噬細胞內使脂肪呈現黃色。原因是由于長期大量飼喂含有多量不飽和脂肪酸的飼料,如魚粉、蠶蛹粕、油渣、蕎麥等引起機體代謝障礙造成的。
3、缺乏維生素E
日糧中缺乏維生素E或抗氧化劑造成的。這種黃色脂肪,在空氣流通的環境中會逐漸減弱,并不影響食用。
4、遺傳的因素
在出現黃脂肉的豬中多為肉脂兼用型豬,也就是當地說的三雜豬,而瘦肉型豬(純雜)沒有發生,這意味著可能與豬品種有關。某些品種的動物存在遺傳缺陷,造成動物體內色素代謝機能失調。李克俊等(1991發現黃脂與遺傳有關。Barton等(1993)在肉牛中的研究也表明黃脂現象與品種有關。蔣洪茂等(2004)研究還發現黃脂現象還與年齡有關系,年齡越大黃脂越長見。
二、黃疸肉
黃疸肉:不但體腔內脂肪和皮下脂肪呈黃色,而且粘膜、鞏膜、結膜、漿膜、血管膜、肌腱和皮膚都呈黃色。造成黃疸肉的原因是由于某些傳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引起膽汁排泄發生障礙,使大量膽紅素進入血液,造成全身組織發黃。
血液中膽紅素過多可由以下幾個因素所引起。 ①血液因微生物毒素、化學毒物、寄生蟲的損害,有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以致釋出的膽紅素增多。 ②肝臟有病,不能將血液輸送來的膽紅素如常制造膽汁,積存了過多的膽紅素。 ③膽道堵塞,如膽管與膽囊的炎癥、結石、腫瘤等。含膽紅素的膽汁不能順利排出。所以,它是一種病變肉,不能食用。 羊黃脂病預防措施: (1)按廠家推薦配比配制飼料,不使用豬料和大量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肉雞料。
(2)注意日糧精粗比,育肥前期要多給草料,保證羊只健康,減少脂肪肝等代謝病的發生。
(3)不喂過期、霉變飼草。
(4)做好羊的驅蟲工作。 羊黃脂病主要以預防為主,一旦得了要及時治療,發現晚了很難治愈,因此要做好羊群的科學飼養管理,才能使羊群健康穩定的生長發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