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措施要到位 1.精心飼喂。老蛋雞換羽初期飼料的質量要好,日糧搭配要保持相對穩定。投喂飼料要給易消化的優質飼料和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含量要充足。當雞群大批換羽時,必須投喂足夠的含賴氨酸、蛋氨酸較多的飼料,如魚粉、玉米、豆餅等。同時日糧中還要加入1%-2%的甲酸鈣。新蛋雞日糧中蛋白質的含量應達18%,并摻入足夠的禽用多種維生素和生長素。 2.強制換羽。強制換羽有多種方法,常用的有饑餓法、化學法(換羽雞群日糧中加入2%硫酸鋅)、激素法(換羽雞每只注射2500國際單位的甲狀腺素5毫升)等。但是人工強制換羽,時間要適宜,采用化學法時,要防止喂飲過量藥物而引起的中毒。 3.補充光照。人工補充光照應從9月中下旬開始。一般4-5月份孵出的新母雞,當年無需補充光照;1-2月份孵出的新母雞,當產蛋率達到高峰時,需進行補充光照,但人工光照與自然光照時間之和不可超過14小時;再產母雞9-10月份如果仍保持穩產、高產,則可延長光照時間,使產蛋高峰期的光照時間保持在14-16小時。方法是在雞舍內增加40瓦的電燈,附有直徑40厘米的燈罩,罩高10厘米,電燈距地1.5-2厘米,早晨和傍晚各亮燈一定時間。 4.調好環境。蛋雞比較適宜的溫度為13℃-24℃,相對濕度為50%-75%,過高和過低都會降低雞的產蛋率。在早秋季節天氣依然比較悶熱,再加上雨水比較多,雞舍內比較潮濕,易發生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為此必須加強通風換氣。白天打開門窗,加大通風量,晚上適當通風,以降低溫度和濕度,有利于雞體散熱和降低雞糞中的水含量,減少雞舍內雞糞酵解的條件,以防止產生過多的有害氣體和某些疾病的發生和蔓延。 二、雞群要調整 秋季開始,老雞換羽、新雞開產,這時是調整雞群,選擇種雞的好季節,應有計劃地對雞群進行調整、鑒定。為提高蛋雞經濟效益,應根據雞的生理變化特征,將低產雞及時淘汰,留養高產雞。鑒定優劣雞的方法如下: 1.冠和肉髯。產蛋雞的雞冠和肉髯鮮紅、細致,因為其血液循環旺盛。停產雞的雞冠和肉髯逐淡萎縮,顏色蒼白干燥,觸之發涼。 2.泄殖腔。產蛋雞的泄殖腔大,呈橢圓形,濕潤松弛,呈白色。停產雞的泄殖腔萎縮有皺紋,干燥,多為黃色。 3.恥骨。產蛋雞恥骨伸張柔軟、開張有彈力,有三至四指寬。停產雞恥骨端緊硬,距離近,一般只容一至二指,向內彎且硬。 4.恥骨與龍骨距離。此二者的距離表示腹腔的大小,產蛋雞的距離遠,可放下四至五指,停產雞距離近,僅容二至三指。 5.腹部。產蛋雞腹部增大柔軟,有彈力。停產雞腹部緊而硬,皮膚粗糙。 6.色素。正在產蛋的雞嘴、腿變為淺黃或白色,因為雞體內集聚的黃色素供形成卵黃時所用,所以外部表現黃色素的部位變成淺黃色和白色,特別是嘴和腿更加明顯。停產的雞因為體內利用黃色素不多,嘴、腿仍然表現出黃色。 7.換羽。是鑒定雞生產性能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高產雞羽毛無光澤,污暗干燥,殘破不整齊;低產雞羽毛整齊,有光澤。老雞秋季換羽,因羽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所以一般在換羽時都停產。個別高產的雞邊換羽邊產蛋,而且新羽出齊的時間拖得較長。高產雞換羽晚而長得快,新羽長齊后又繼續產蛋。 三、防病要細心 秋季天氣逐漸轉涼,氣候多變,降雨量減少,根據氣候特點,雞群保健要點主要是根據“防重于治”的方針,搞好秋防工作,提醒廣大養殖戶留意養雞細節。從秋季開始,養雞就進入了細心治理階段了,廣大養殖戶要充分考慮好棚舍結構、內部硬件等條件后,再決定上雞密度、上雞時間、分轉群治理、保溫、透風換氣的具體操縱實施方法等細節問題。 常規的疾病防控工作主要有:搞好呼吸道病的防控,多數是由于忽視了晝夜溫差,沒有給雞提供星級服務所致;由晝夜溫差大造成的冷應激病發生頻率增高,主要是腎傳支和法氏囊,特點是與晚上下雨降溫關系密切,發病比較急,但誤診誤治的很多;由于雞群的密度偏大、晚上需保溫封閉雞舍造成的透風不良而多發的大腸桿菌和支原體混感,也會在這個時候多起來;溫和型禽流感和大腸桿菌、支原體混感開始發生流行。 雞痘也開始出現嚴重病例,多因忽視接種所致。雞痘高發時段,從各地玉米出花紅線到新播種的小麥苗高10厘米,在這時間段齡內的雞都需接種雞痘疫苗,個別高發地區還得延長接種期限。
該貼已經同步到 綠色華瑞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