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典君說近日,一篇“縉云蝦農使用的飼料生蟲”的文章通過微信瘋傳,大意是還在保質期內的飼料,被發現含有“外形似蠶繭的球形絲狀,里面是蟲蛹”的東西,也有的“完全變成了蟲,體型如綠豆大小”,因此被認為是“劣質飼料”。此前就有飼料蟲卵事件常見諸報端,此事后又有網友反映另一大型飼料企業存在同類問題。
拋開事件背后的因素,對于不熟悉飼料生產的人士來說,最大的疑問莫過于飼料內為什么會有蟲,有蟲的飼料質量是否不合格?作為有多年主管飼料生產經驗的中國飼料業資深行業人士,網友“飼料老兵”為大家揭秘飼料生蟲的真實原因。
飼料生蟲是行業難以杜絕的痛。
飼料生產涵蓋了原料采購、加工、包裝等流程,因此,各個環節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發霉生蟲的現象。

導致飼料生蟲的原因
1,原料自身帶入的害蟲。由于原料的種植地方性氣候、種植方式不一樣或儲存不當等原因,會造成原料自身生蟲或蟲卵,從而帶入飼料生產中去;
2,飼料粉塵有充足的營養,并且有害蟲生存的溫度(20-30℃)、濕度以及水分等適宜環境條件,所以容易導致飼料生蟲;
3,飼料生產流程難以徹底清理,也無法用水沖、高溫蒸汽來覆蓋整個流程,在死角、縫隙容易積存粉塵,容易成為害蟲的繁殖場所;
4, 飼料成品防護不足或運輸儲存不當,造成飼料密封性不好,導致害蟲侵入,塘頭儲存簡陋,水分、溫度等條件難控,引起蟲類滋生,倉庫空間小,同其他雜物一同儲存會引入外源蟲害。
對飼料蟲害的防治方法
可以通過控制倉儲、生產車間環境的溫度、濕度、水分等條件抑制害蟲繁殖,還可以通過定期殺蟲減少蟲害的發生。
1,搞好環境衛生、控制粉塵。制定好生產清理制度,除了定期清理設備表面、車間和倉庫、地面和墻上屋頂的衛生外,還要定期拆開斗提機、管道連接布袋、倉頂等關鍵地方,徹底清理內部的死角積料。
2,一般害蟲活動能力下降,在45℃,2h,能殺死大部分害蟲。適當運用高溫手段,殺滅原料或制粒流程前帶入的害蟲或蟲卵。
3,定期殺蟲。針對不同的飼料品種,運用適合的殺蟲劑種類和安全的劑量,通過熏蒸、噴灑等方法對害蟲進行殺滅。
4,加強倉儲清理,減少飼料包裝袋破損,避免飼料受潮和空氣的進入,尤其客戶儲存,加強防鼠防蟲處理,遠離蟲源滋生地,做好防漏隔溫處理,避免貨堆太高,確保飼料保存過程陰涼通風。
綜上所述,造成飼料生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雖有防治方法,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設備總存在一些難以徹底清理的死角、縫隙,甚至儲存過程中,都有可能成為蟲害的繁殖場所。這在國內外飼料行業并非少見,無論大廠小廠,都難以杜絕,可查閱的公開報道就涉及多家飼料企業。
飼料中滋生的昆蟲不影響飼料衛生指標如果僅僅是看到少量蟲子,尤其是剛萌發的蟲子,除視覺感官不爽外,對飼料質量幾乎無影響。一則本身沒有代謝多少,產生不了多少糞便,對飼料的污染極小,代謝物的排出量極小,其毒副作用也相應極小(尚且不論是否有毒副作用,因為自然進化要看其產生機制與生存環境,許多看似害蟲的低等動物及其腸道培養物事實上是極佳的飼料營養功能來源,這一點不說多,怕引起更多的口水之爭與誤會),二則蟲蝕飼料數量極小,對飼料本身的營養損失較小,三則,水產飼料尤其是對蝦飼料攝食時間較長,通常1-2小時,在投喂過程中,本身有浸泡沖刷溶失部分代謝物,基本不會對攝食產生影響。當然,如果有大量蟲子出現,飼料同時發生劇烈霉變時,建議不使用。
關于飼料生蟲是否會影響飼料衛生標準,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艾春香對此有過表述,“蟲體未鑒定前,還不能判斷飼料的衛生指標,一般情況下,飼料中滋生的昆蟲不會影響飼料的衛生指標。”(據南方農村報報道)
飼料發霉現象也不少見。
除生蟲外,飼料企業還要面對的投訴是飼料發霉。
飼料發霉產生的原因
1,原料自身帶有。許多原料在收獲時就已感染霉菌,發生霉變,產生毒素,因此,要嚴格把控原料質量。
2, 原料在倉儲過程中,倉蟲的活動會導致原料發熱,招致微生物的滋生與發展,引發或加速霉變。其中以螨蟲對霉變的影響最大;
3,生產過程中水分控制不當導致。具體分以下幾種情況:原料自身水分過高或烘干、冷卻系統的故障導致成品平均水分超標,從而引發飼料霉變;在生產過程中制粒機環模罩、烘干箱、后熟化器、冷卻器的死角上會吸附上大量水分很高的“鍋巴料”,導致局部水分過高,當它們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受到重力作用則會掉到飼料中。這種“鍋巴料”在形成過程中處于高溫、高濕的環境,往往在落入飼料中時已經發生了霉變;成品包裝密封性不好導致吸潮,局部水分升高,也容易造成飼料發霉;有些時候,飼料溫度控制不好,高出室溫5℃以上,容易在飼料袋內冷卻產生冷凝水,導致局部水分過高,造成發霉的情況。
4,保質期、倉儲或運輸環節中保管不當。飼料成品在倉儲過程中,由于進水受潮,鼠害或搬運導致包裝袋破損受潮等原因,會引發霉變;運輸過程中遮雨帆布的缺失或人為的疏忽導致飼料淋雨;簡易倉庫儲存過量,難以做到先進先出,最后加長庫存期導致發霉;塘頭儲存條件簡陋,淋雨漏水會直接引起飼料發霉;甚至疊堆過密,內部飼料容易發熱也是飼料發霉的重要原因之一。
避免飼料產生發霉的防控措施
1,嚴格控制原料水分、霉菌和毒素含量,不合格原料拒絕接收。
2,對于帶有較高含量但未超標的霉菌毒素的原料,可以采用合適的無毒脫霉劑進行吸附或降解原料的毒素。
3,成品水分依據不同的品種、季節和氣候條件,制訂合適的水分控制范圍,并嚴格控制;如果是成品平均水分超標可以通過調節烘干箱、冷卻塔的布料器、料位計來調節;保證包裝的密封性和控制成品料溫來減少局部水分過高的情況出現。
4,加強生產流程中的清理,避免“鍋巴料”混入飼料中。
5,適宜的貯藏條件。低溫低濕和通風可防止飼料氧化變質與霉變,從而有利于飼料的貯存。所以,控制好貯存室的溫度、濕度和通風能大大降低發霉的風險。這就要求飼料貯存室應安裝溫度計和干濕溫度計,并及時進行檢查。
6,在成品飼料中添加防霉劑。尤其是近幾年來國際上出現的新型高效防霉劑雙乙酸鈉,它可取代霉菌體內的酶系,并阻礙霉菌正常的氧氣吸收飼料氧化變質,從而阻礙霉菌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達到防霉效果。
7,保證運輸及客戶儲存中的質量安全。要將飼料用帆布嚴密遮蓋,防止飼料被雨水打濕霉變;同時,避免陽光直射,引起飼料局部熱氣聚集而霉變;做好倉庫防鼠措施;做好通風處理,避免料溫過高產生冷凝水而出現霉變。
飼料霉變使飼料營養質量下降,降低蛋白質的可消化利用性。同時,霉變釋放熱量,飼料溫度升高,易引起其他細菌的污染和侵害,并影響飼料的貯存和使用。飼料被霉菌污染后,還會散發一種特殊的霉臭味,使飼料的適口性降低,導致畜禽及水產動物的攝食量下降,甚至拒食。養殖動物大量采食了霉爛變質飼料還使其蓄積中毒,甚至死亡。同時霉菌毒素及其代謝產物在養殖動物中的殘留和食物鏈傳遞。
該貼已經同步到 綠色華瑞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