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圖20150803150813.jpg (134.53 KB, 下載次數: 1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10 10:05 上傳
隨著養豬集約化的發展,生豬易發病,豬病難治療、難康復,是獸醫工作者和養殖戶十分頭疼的問題。給它總結各大豬場的養殖防病經驗,愿與養豬同行一起分享。
生豬易生病的一些原因應激刺激

疾病表現復雜,診斷困難,誘發發病的原因多樣化,發病機理復雜。基層獸醫常用的方法[size=1em]是流行病學診斷、臨診診斷或病理學診斷,對當前豬病病因不明確,治療效果不甚明顯。
1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多變,炎熱、潮濕、寒冷、持續多雨、大風、雷電等氣候因素,易引發豬只熱應激,冷應激,驚恐等;也有飼養環境的影響,水、食物及射線、噪音污染等。如夏季持續高溫生豬中暑,公豬精液質量差,母豬不發情等。
2管理因素

生豬飼養過程中,有很多不可避免的應激環節引起豬只應激反應母豬產仔應激,公豬采精應激,仔豬斷奶、轉欄應激,生豬運輸應激等。如母豬產仔應激是出險難產、猝死、產后體質下降、母豬炎癥、無乳綜合癥,豬只運輸中死殘、胴體品質下降、種豬運輸后容易發生疫病,轉欄合欄后發病率增加、免疫接種后的猝死、發病等。
3病源感染
生豬被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引起發疾病。豬被感染時,應激反應嚴重,胃腸道、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損傷嚴重,豬生理機能失調,營養吸收差,瘦弱不長,死淘率高。
4藥物濫用

生豬體內的代謝、循環、排毒、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動過程,極易受到外界和自身的應影響;如藥物濫用、飼料變化,藥物殘留對豬組織液、血液、消化道等產生重大影響;如血液循環,肝臟組織排毒功能,藥物殘留會引起慢性中毒,藥物耐受,過敏反應,消化道菌群失調等一系列問題。
生豬防病的一些要領抗應激
豬病呈現出許多新特點,尤其是綜合癥疾病群的出現,單獨的疾病治療已經不能滿足豬場對疾病防控的需要,只有做好預防,有效控制豬的傳染病,提高養殖積極性,才能增[size=1em]強經濟效益。
1改善環境
改善豬舍環境,夏季通風消暑,冬季抗寒保溫,定期勤消毒。建立舒適安全的飼養環境。
2飼養管理
飼養密度合理,使豬的采食、飲水、睡眠、運動及[size=1em]交流有足夠的空間,從而維持動物生理、心理健康,才能保證豬只健康[size=1em]生長;[size=1em]飼喂合理,在使用飼料時要注[size=1em]意玉米的水分 [size=1em]、[size=1em]是否發霉, 關注飼料配方的比例是否均衡,[size=1em]要根據豬只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飼料配[size=1em]方,[size=1em]生豬的飼喂,要求少喂勤添 。
3營養抗應激
營養抗應激與藥物不同,營養抗應激的目的是克服應激因[size=1em]子的危害,維持正常的生理平衡狀態。運用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都能有效的提高抗應激能力,如維生素C、E與礦物質微量元素K、Na協同改善體內滲透壓抗熱應激,運輸應激等;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促進酶的合成和提高酶的活性,提高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利用率,維持分泌系統分泌和新陳代謝穩定,促進生理狀態平衡。
4提高抵抗力
生豬的抵抗力表現在維持自身穩態及對病原危害的抵抗作用。豬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性主要來源于腸道微生態的平衡。使用符合益生菌群-共榮菌,調整消化道內環境,恢復菌群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如母豬使用月子加,公豬使用威猛加,仔豬使用自強寶。

該貼已經同步到 geita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