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食物對正在進行斷奶的仔豬來說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那么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確保仔豬平穩度過斷奶期呢?
讓我們來一起想象:你最近剛剛成為家長,有了一個美麗的寶寶。你會給他最好的照顧,為他打理出漂亮、干凈的床,讓他睡在溫暖的房間,每隔幾小時給他換上干凈的尿布,一旦他需要便喂給他充足的牛奶。然而,三個星期后,你決定要突然把食物從牛奶變成土豆和肉。很明顯,這是不可能成功的。
“斷奶”不能貿然行事,在仔豬斷奶過程中我們應該時時刻刻記住這一點。大多數仔豬是在出生后3~4周齡斷奶,這是目前來看最經濟的方案。下文將提供需要關注的五個要點,以便達到仔豬最好的斷奶效果。
從健康的仔豬開始
這點可能聽起來很簡單,但對斷奶過程的順利與否至關重要。健康的小豬開食較早,這是避免斷奶仔豬體況下降的關鍵。一般情況下,我們傾向于把重點放在解決斷奶后小豬可能出現的問題上,但我們不應忽視產房。后期發生的問題,可能是由于產房里母豬泌乳量缺乏、小豬出生時整齊度不一、大腸桿菌感染等等問題造成的。這些在小豬出生早期就產生的問題之后也很難恢復。
舒適的豬舍
仔豬厭惡冷風、需要溫暖,所以產房的溫度應該達到25℃左右。保育舍在仔豬轉入前要進行嚴格的清洗和消毒,更重要的是豬舍清洗后的干燥,這在清潔和轉群時間間隔較短的情況下可能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尤其在氣候較冷、保溫成本較高的地區,很容易為了節省供熱成本,把仔豬放在又濕又冷的環境中,這是健康問題的重大隱患。此時,仔豬也將耗費很多能量來保持足夠的身體溫度,從而影響了其生長速度。
保持同窩的仔豬始終在一起
研究表明,混養來自不同窩的小豬是造成防線桿菌、豬鏈球菌感染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斷奶過程中,仔豬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開發,來源于母體的抗體保護又有所減少,染病的風險更大。小豬轉入保育舍時,要盡量減少混群,因為這可能導致豬舍內疾病的傳播。同時,減少混群還能降低由于新層次結構形成帶來的壓力,簡而言之,避免小豬忙于“戰斗”而不進食。
訓練仔豬進食飼料
斷奶期間最大的挑戰是讓仔豬從吃奶過渡為吃飼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它們需要在斷奶前就開始進行訓練。美味和新鮮的飼料可以從第二周齡開始少量提供,目的是讓小豬發現后能品嘗一點,這樣,在斷奶后,他們會很容易找到并適應新的食物。建議斷奶后的前幾天內不要改變保育舍的飼料,一個平穩的過渡將減少開始階段不吃食仔豬的數量,這些饑餓的罷工者接下來幾周出現問題的幾率將明顯增加。如果設備允許,提供允許所有小豬同時進食的送料系統可以有效提高仔豬的進食。
飲水和飼料衛生
仔豬斷奶后很容易受到感染,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減少接觸病原體的風險。減少水和飼料中病原體的數量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通過口腔使豬患病的幾率還是很大,比如接觸了受污染的糞便、其他豬等等。如果你想減少通過口腔感染疾病的風險,最好的建議是使用基于有機酸的仔豬飼料和飲用水。有機酸不僅能殺死飼料和水中的病原體,還在殺死仔豬胃里的病原體。這是提高仔豬斷奶后性能常見且經濟的方式。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