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已過谷雨,一場不大不小的春雨過后,跋涉在北川陳家壩鄉四坪村的山上,滿目青翠讓人眼饞。記者做個深呼吸,能感受到負氧離子流進肺葉里帶來的清新。 采訪對象叫成滿平,是四坪村支書、村養豬合作社理事長。站在半山腰一排新建的豬舍旁,望著一群胖乎乎、圓嘟嘟擠作一團搶食的豬仔,成滿平怎么也管不住自己臉上的皮肉,不停地露出笑意。他告訴記者,到了年底,一頭豬可以長到200斤、殺160斤的凈肉,一斤肉賣24元錢,是市場上豬肉的兩倍,這個賬可有得算嘞!“你的豬肉咋能賣這么貴?”“我這豬是用自己種的玉米、紅薯、蘿卜、厚皮菜喂出來的糧食豬、生態豬,咋就不能貴一些!”成滿平說。 封閉=原生態 劣勢也能變優勢 北川陳家壩鄉是“5·12”特大地震的極重災區,四坪村是重中之重。全村4個組,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的山坡上,地震中3個組的土地滑坡滅失,只剩下3組所在的這面坡沒有垮,寬約兩公里,孤零零地“掛”在山上。由于房屋受損不大,耕地也完好無損,震后這個組的村民都選擇了回鄉安置。 一場劫難過后,家是保住了,可致富的路沒了。青壯勞力只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娃兒。成滿平告訴記者,去年5月,市上安排建設銀行綿陽分行對口幫扶四坪村。一開始,他們一看村里的境況,個個也是愁眉苦臉的,不知道咋個幫扶我們。后來,他們就和村干部拉家常、擺龍門陣,又一家一戶地看。漸漸地,就有主意了。 “他們讓四坪村老百姓養豬,不是普通的豬或飼料豬,而是喂養糧食豬、生態豬。”成滿平說。 分管幫扶工作的副行長管建國給村干部“洗腦”,他說四坪村封閉,封閉表面看上去是劣勢,但反過來看也是優勢。現在城里人喜歡吃綠色、天然、無公害的食品,可是環顧四周,卻很難買到自己放心的、值得信賴的。四坪村老百姓可以利用現有的封閉環境飼養真正的生態豬、糧食豬。他說,這山上交通不便,要把豬飼料買回來、運上山,得花多少成本?把山上的糧食和蔬菜運出去賣,又得花多少成本?不如就地取材,就用玉米喂豬,山上人少地多,再種些紅薯、蘿卜、厚皮菜專門喂豬,這出欄的豬肉品質一定差不了。 互聯網+糧食豬 讓豬兒“飛”起來 “糧變肉、肉變錢,這套路我們也懂,關鍵是豬養多了,咋賣出去?”成滿平說,“還是建行的領導有主意,幫我們在網上賣。” 成滿平說的“網”,是中國建設銀行開發的“善融商務”電子交易平臺,方便、快捷、可靠,涵蓋全國。建設銀行綿陽分行領導的想法是,引進有實力信譽好的農副產品銷售企業“北川禹珍實業公司”上“善融商務”,四坪村的糧食豬通過這個公司上網,先讓建行內部員工成為四坪村糧食豬的首批消費者,然后,再讓建行的客戶成為第二批消費者。于是,他們通過內部網絡發布信息,吸引員工訂購,沒想到效果好得出乎預料。去年四坪村的糧食豬,不到臘月二十三就宰殺賣完,大部分是通過“善融商務”賣掉的。 成滿平沒想到“網”有這么大的魔力,自己圈里的豬兒“飛”進了千家萬戶,讓三臺、鹽亭、綿陽、成都那么多人惦記著。有一天接到30多頭的訂單,時間期限只有兩天,他從頭一天下午4點宰殺到第二天晚上11點,連夜開車送給客戶,累慘了! 一開始,村里的老百姓對“網上賣豬”有點疑慮,不敢下大本錢整。成滿平和村主任茍義能帶頭,投資11萬元建了生態養豬場,全村以“集中養殖+農戶散養”的模式發展糧食豬。去年他們的養豬場出欄230頭,再加上農戶散養的,總共出欄300頭左右。今年,他們投資80萬元擴建了養豬場,各家各戶養糧食豬的積極性也高了,估計全村能出欄2000多頭。“以后,豬圈里要裝上攝像頭,客戶可以從網上看到自己認養的豬。”成滿平說。 自主創業+對口幫扶 缺啥補啥 幫扶四坪村,建行領導頗有心得。他們說,剛進村的時候,看到現狀,心涼了半截。后來發現,四坪村雖然偏僻閉塞,但是村里廢棄的房子不少,修修還能用,可以搞養殖,山上人少地寬,搞種植有的是土地。這樣就有了“生態養殖(種植)+網上銷售”的思路。 只有思路還不行,還要讓思路落地。建行綿陽分行于戈行長告訴記者,農民有的,我們不搞錦上添花,農民沒有的,我們要想法給補上,缺啥補啥。去年,建行給四坪村的農民補上了“網上銷售”這一課,又通過全分行員工捐款,贈送了一臺價值6萬元的食品冷藏車,用來運送新鮮豬肉,還提供貸款,支持養豬場擴建。“先把糧食豬的事辦好了,以后再逐步幫助四坪村搞無公害蔬菜、高山水果種植、環境美化綠化,把生態農產品的文章做大,為新農村建設出把力,切實履行好一個國有大銀行的社會責任。”于戈行長如是說。 有了建行的對口幫扶,成滿平和村民的創業熱情也很高。他告訴記者,縣上正在規劃建一座吊橋,連接四坪村與河對面的公路,等吊橋建好了,安排村民輪流守橋頭,不準一顆飼料、農藥、化肥進村,把四坪村搞成一個生態村。“既然封閉,我們就把封閉的優勢做大。”成滿平說,他對劣勢變優勢的道理領悟得越來越透徹。 記者結束采訪時,就有一家大型超市派人考察四坪村的糧食豬,怎樣網上網下聯動銷售豬肉?雙方正在商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