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免疫接種是飼養管理中關鍵的一環,在集約化養殖中顯得尤為重要,但究其本質而言,也是一種人為的應激反應。在產生免疫應答的同時,對機體也產生損傷。
凍干活苗的免疫反應
活疫苗免疫后常見的反應有:甩頭,流淚,打噴嚏,呼嚕,咳嗽等,這種反應一般在免疫后第2天~4天出現,再過5天~6天反應較重,以后逐漸減輕;有時出現精神不振、采食減少、拉綠色糞便等現象。常引起免疫反應的疫苗有ILT、IBD、ND等。
有些活疫苗可以根據是否出現反應來確定免疫效果。如雞痘疫苗接種后4天,接種部位可出現輕微腫脹,并出現黃色或紅色的結痂,反應持續3天~4天后減輕,14天~21天結痂消失。如沒出現這種反應,應在5天~7天后補種。球蟲疫苗免疫后,個別雞群拉紅色糞便,可自行恢復。傳喉凍干苗涂肛后,肛門黏膜發紅,有炎癥,標志免疫效果良好。一般來說,疫苗接種途徑的侵蝕性愈強,則疫苗反應就愈強烈,但產生的免疫力也愈強。例如,點眼法的侵害性強于粗粒噴霧,但產生的免疫力也強于粗粒噴霧,而粗粒噴霧的效果又優于飲水免疫。
由于其他因素的影響,如疫苗的種類、毒力、接種量、免疫途徑、雞群的健康狀況、敏感性以及是否發生細菌性感染等,免疫接種后常出現嚴重的反應,如生長率和飼料報酬降低,抵抗力下降,在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下極易引起發病,死淘率和藥物費用增加。
加重凍干苗免疫反應的因素
雞群的健康
雞群在健康的情況下才能免疫,才能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飼料質量低劣,維生素缺乏;管理粗放,如:通風不良,墊料發霉、粉塵多、密度大,應激頻繁;免疫前有呼吸道癥狀、大腸桿菌等疾病以及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都可降低雞群的抵抗力,特別是有些誘因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損傷,免疫后不但不能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還會出現嚴重的應激反應,如呼吸道癥狀加重,反應時間增長,死淘率增加等。所以加強飼養管理,作好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確保雞群在免疫前健康,可減輕疫苗反應。
母源抗體水平
母源抗體水平較低、不整齊,免疫反應較嚴重,可發生綿延起伏的反應。母源抗體水平高、整齊一致時,對免疫反應有抵抗力,免疫應激較小。但母源抗體過高,疫苗能中和母源抗體,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率。所以免疫前進行抗體檢測,以確定最佳免疫日齡。
免疫途徑
相同的疫苗,免疫途徑不同,應激反應的大小也不同。如新城疫IV系氣霧免疫時,應激強烈,容易誘發支原體等疾病,采用點眼、滴鼻應激相對較小,飲水免疫時,應激反應很輕。傳染性喉氣管炎點眼時,常出現流淚、腫眼、咳嗽等反應,而采取涂肛的方式,很少出造成雞群出現疫苗應激反應的因素 疫苗的免疫接種是飼養管理中關鍵的一環,在集約化養殖中顯得尤為重要,但究其本質而言,也是一種人為的應激反應。在產生免疫應答的同時,對機體也產生損傷。
![]()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