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21—22日,第三屆李曼中國養豬大會如期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到20多國、地區及我國近2000多專家、學者出席參加了此次會議,共同分享關于目前養豬前沿多諸多問題。
QQ圖片.jpg (150.7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10-31 11:28 上傳
為讓跟多的朋友了解此次大會,小編現將學習到的報告內容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由于分會場較多,小編僅整理了自己參與聆聽的部分內容,供大家參考):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莫瑞森教授:《美國的豬流行性腹瀉發病及其對生產的影響》
莫瑞森教授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給我們展示了豬流行性腹瀉對豬生產的影響:該P'EDv項目所有數據來源于是個生產系統(739母豬群,約210萬頭母豬)。統計數據顯示,PEDv發病會隨著豬群密度和時間而有所增加,發病率在夏天較低,該病對斷奶仔豬活率的影響非常大,進而影響母豬的生產周期(4.7豬/母豬,15周才能恢復),特別是陽性場,幾乎是需要18周才能消除病毒,而且變數很大,對養豬生產性能影響非常大。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莫特夫:《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免疫的最新知識》
1、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需要黏膜免疫反應,可通過血清中抗體測定進行判定;
2、黏膜免疫需要口服給藥,并基于在腸腔的IgA抗體;事實證明,口服感染主要是誘導黏膜IgA,大量存在于腸道,脾臟中監測量小;皮下給藥會產生大量骨髓IgG,口服無。
皮下給藥效果并不佳,目前市場上并沒有有效預防豬流行性腹瀉的疫苗,從而反飼是治療流行性腹瀉重要措施。母豬口服給藥可誘導持久腸道免疫力,豬乳中產生的免疫力可傳遞給哺乳仔豬以保護他們免受疾病。
3、反飼產生免疫力和病毒清除,可能有或者沒有臨床癥狀: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抗原的方法可發現,反飼后沒有臨床癥狀的同樣能檢測到抗原,所以成功到反飼不一定有臨床癥狀,從而生產中大量高頻率到反飼是不必要的;
4、反飼引起血清轉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核蛋白殼抗體滴度下降;
5、奶中抗體IgA抗S1和S2刺突蛋白片段。我們預測,這些是有保護性的;
6、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免疫的時間是大于4個月。
總之,治療豬流行性腹瀉無有效的疫苗,反飼能有效產生抗體,從而達到產生免疫力和清除病毒的作用。同時要注意,不要多次反飼,因為產生抗體后不一定會有臨床癥狀。
IMG_1260.JPG (173.3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10-31 11:28 上傳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蒂姆 斯奈德:《豬流行性腹瀉的傳播和豬飼料供應鏈》
1、飼料和飼料成分中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可以致病:該病毒的存活主要受時間、溫度、相對濕度、酸堿度等因素的影響,在PH5-9@39F及PH6.5-7.5@98.6F都非常穩定,飼料原料、運輸、存儲等環節都可能導致病毒傳播;
2、系統的調查方法對發現和避免豬流行性腹瀉很關鍵;
3、飼料的科學處理可降低病毒感染力和病毒水平;常見都方法有:輻射(主要用于食品行業)、制粒(確定顆粒飼料中PEDV最低感染計量=5.6x10TCID50/g)、甲醛處理(家禽業普遍使用,以幫助控制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化學緩解(常見有機酸、精油、硫酸氫鈉、甲醛和丙酸、氫酸鈉)。
農業科技研究院陳世平博士:《通過免疫控制口蹄疫》
臺灣1997年在豬身上發現口蹄疫病毒,目前FMD免疫已經成功用于控制口蹄疫,疫苗質量主要通過中和抗體滴定來評估,而不是攻毒實驗(在疫苗實驗中,5頭豬的血清中和抗體的幾何平均值在免疫自后3或4周來評估,達到滴度1:32的疫苗為通過測試)
口蹄疫免疫持續時間及免疫程序:
1、血清陰性豬:單次接種可保護3-6個月(根據疫苗株的數據);母豬接種異源或者同源疫苗體(異源的疫苗株,3個月;同源疫苗株,6個月);
2、血清陽性豬:自然感染并多次免疫的母豬有較高的抗體滴度;仔豬中的MDA滴度有差異;有高MDA滴度的異源疫苗的干擾;
3、育肥豬兩次免疫:用同源毒株疫苗在8周和12周兩次免疫;用異源毒株疫苗時,推遲免疫時間。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朱漢守教授:《偽狂犬病毒在中國的臨床影響和診斷》
偽狂犬病毒在豬身上發現是在60年代,在農場常見癥狀有:育肥豬出現流感樣;農場的貓狗猝死;懷孕母豬出現厭食、流產等中樞神經癥狀;保育豬出現死亡伴有中樞神經癥狀;生長育肥豬則表現為呼吸困難,罕見死亡。
影響偽狂犬病毒臨床癥狀等因素有:病毒株、應激、年齡、并發癥、疫苗接種史及群體免疫力等因素。其主要傳染源是感染豬攜帶,其次,野生動物、死貓死狗、機械及氣溶膠也會導致病毒傳播。
診斷偽狂犬病毒的方法:血清學檢查-特異ELISA;檢測及病毒分離-最佳樣本,實驗室條件要求較高;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的仔豬-腦C/S的液體;有呼吸癥狀的生長育肥豬-扁桃體;母豬流產-胎盤及胎兒肝臟;實驗室動物-兔子,老鼠出現奇癢癥狀;組織病理學-包含體。
陳教授指出,2011年在我國出現新的偽狂犬病毒,該變種會導致廣泛的系統性感染涉及不同器官,比傳統偽狂犬病毒致病性強,需要特別注意。至于如何提高對狂犬病的控制?要注意,單一豬場早診斷,呼吁法律上規范遇到疫情及時上報,規定只有陰性豬場才能轉豬,從而達到可追溯;狂犬病疫苗接種優先選擇弱毒苗與滅活苗結合的方式。
碩騰中國豬業務單元王科文:《如何成功免疫PRRS》
成功免疫藍耳病分4步:
第一步:免疫前了解豬群感染狀態(分為:陰性豬群;種豬群穩定/病毒不活動;種豬群穩定/病毒活動;種豬群不太穩定)
第二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陰性和穩定/不活動豬場,生物安全良好可不免疫;
穩定/活動豬場:妊娠期30-80天內免疫,或每3-4個月免疫一次;
不穩定豬場:一刀切免疫,30天后再免疫一次;
第三步:了解并減少病毒活躍期存在的影響因素,包括:飼養管理方式、環境、溫度、濕度通風等,其他病因,霉菌毒素、引進新毒株、飼養管理等因素。
第四步:評估是否需要保健。
華中農大吳珍芳教授:《種豬育種工作體及體系建設》
為了提高養豬經濟效益,我們才會開展商業化種豬育種!
種豬育種需要改良的癥狀有:
1、生長肥育性狀(包含生長速度和料肉比,有數據表示,每提高0.05料肉比,每頭豬可節約810元);
2、繁殖性狀(包含總產子數、產活仔數、斷奶數、初生窩重、斷奶窩重);
3、胴體形狀(包括胴體廋肉率、屠宰率等);
4、肉質性狀(包括肉色、吸水力、嫩度、風味等);
5、體型外貌(包括體型、肢蹄、乳頭數、毛色、外生殖器及遺傳缺陷等);
6、抗性(包括抗病、適應性、存活率等)。如何改良這些性狀?吳教授強調要重點關注生長速度、瘦肉率、體型等高遺傳力且能度量的指標。
育種主要技術環節:
1、規范的性能測定和準確的遺傳評估是種豬育種的前提;
2、專門化品系選育主選性狀集中、育種規模大、選擇強度高、遺傳進展快、選育方向明確、雜交優勢顯著。方法是:按用途有多個專門化品系,育種目標集中而明確,分為不同父系和不同母系來差別化選育,相互之間按特定方式配套:如作為第一父系的長白豬主選性狀可確定為料肉比、產活仔數和體型,作為第一母本的大白豬主選性狀可確定2個,即產活仔數和生長速度。
種豬育種的技術需求:
1、測定需求(主指標包含瘦肉產品、飼料轉換率、抗性、肉質、脂肪和肌肉的分布),對此,吳教授強調育種是滿足市場需要,高投入低需求的育種在商業育種中不必要,例如繁殖率遺傳力很低,可做次要指標。
2、準確選種;
3、遺傳評估和數據管理技術;
4、雜種優勢預測和利用技術;
5、優良個體擴群和規模化利用技術;
6、定向育種,保持優良性狀情況下,定向改良少數性(常見轉基因)。
種豬育種體系建設要點:
1、育種基地:原種豬場,含測定站、公豬站,規模越大越好,按專門品系選育;
2、測定設施,精子質量自動化分析儀、種豬B超測定儀、胴體瘦肉率分析儀、肉色分析儀等;
3、數據管理和分析平臺;
4、技術人員隊伍;
5、育種體系組織管理,要嚴格有績效考核。
(以上內容由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黃德英整理,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作為受邀媒體出席現場,感觸很深,受益良多,由于分會場較多,僅整理了自己參與聆聽的部分內容,供大家參考)
該貼已經同步到 fsduole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