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2403|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弱仔造成母豬繁殖資源與飼料資源的浪費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4-10-12 22:2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弱仔造成母豬繁殖資源與飼料資源的浪費,同時弱仔常成為疫病流行的始動環節,所以中必須注意這些,把弱仔的產生幾率降到最低。
        
          豬是多胎動物,產出弱仔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多胎物種進化中的共有現象,然而這僅僅是生產中出現弱仔的原因之一。弱仔的成因復雜,涵蓋了生產的方方面面,弱仔常成為豬群中不可忽視的群體。何以如此,皆由弱仔對生產的危害所致。
  一、弱仔對生產的危害
  1.弱仔由于自身體質差,生命力脆弱,增加了管理難度,成活率卻降低,造成母豬繁殖資源與飼料資源的浪費。
  2.弱仔常成為疫病流行的始動環節。許多疫病,如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非母豬流行,豬流感、地方性肺炎、豬鏈球菌病、豬呼吸道病綜合征、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豬皮炎腎病綜合征的地方性流行的初始病例,多出自弱仔,這已為近年疫病流行的眾多事實所驗證。特別是在規模化生產中,在高密度的環境條件下,作為流行病發生的唯一內因環節一易感動物一弱仔,使該環節變得十分脆弱。本來與豬群處于穩態的病原微生物,對弱仔可以呈現致病性(內源性感染),并通過初始的活體發病繼代,增強毒力,從而打破了與豬群的穩態,引發疫病的流行。弱仔對生產的危害遠遠超出了人們善良的一廂情愿的期望,這也是近年疫病肆虐的重要內因之一。
  二、弱仔的概念
  盡管人們對弱仔呵護有加,弱仔對豬群危害卻如此之大,但廣大人對弱仔的概念甚為模糊或片面。王林云主編的《詞典》是這樣界定“弱仔”的:弱仔(scrawny piglet),指母豬分娩正常,但往往部分或全部新生仔豬生活力甚弱,不吃奶或拱奶無力,不能站立或呆立、哀鳴、發抖,有的腹瀉,體溫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1~3 d死亡。生產是一動態過程,在幾個階段都可以出現弱仔,例如妊娠階段、哺乳階段、保育階段,而決非只在妊娠階段,這也正是弱仔成因復雜之所在。因此不妨將弱仔的概念暫界定為:在60日齡前出現的體重明顯低于同期正常仔豬的個體,或相關抗體水平明顯低于同期正常仔豬的個體。這樣有利于分析弱仔形成的原因,從而尋求減少弱仔的方法與途徑,最大限度地杜絕弱仔對豬群的危害。
  三、弱仔形成的原因
  1.配種妊娠期弱仔形成的原因
  ⑴藥物催情配上種的豬產出弱仔多。藥物導致的超數排卵,提高了卵子受精率。母豬的子宮,特別是頭胎母豬子宮的容積是相對有限的,當胎兒過多時(多于12個),部分胎兒的發育受到子宮容積與營養供給的制約,出現過多的弱仔。
  ⑵妊娠前期投料過多。妊娠前期胚胎發育緩慢。若投料過多,過剩的營養會在乳腺組織中及其周圍變成脂肪沉積,使乳腺發育受阻,分娩后少乳,有助于弱仔形成。
  ⑶妊娠第11周后投料不足。胎兒初生重的2/3是在妊娠后1/3階段內發育形成的,因此,第11周后的投料量要逐步分階段增加到3.5 kg,特別是第13周半至分娩前是胎兒增長最快的階段,也是胎兒體能儲備的關鍵階段,母豬料每天的消化能決不可低于14.23 MJ。此期投料不足、能量不足均會使新生兒體能儲備不足,弱仔數增加。
  ⑷母豬群胎齡結構不合理。隨母豬胎齡的增長,窩產仔數增加,同時弱仔、死胎也會增多;母豬泌乳能力在第6胎以后呈下降趨勢。因此,母豬群必須保持合理動態的胎齡結構才能體現最大化的整體效益。當第6、第7及第8胎以上母豬比例超過24%時,第6、第7胎的母豬超過20%時,弱仔會增多。
  ⑸母豬妊娠期感染了豬瘟病毒、圓環病毒2型、偽狂犬病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常有少數弱仔娩出。
  ⑹母源抗體未達標的母豬所產出的仔豬是事實上的弱仔。
  ⑺妊娠期應用氟甲砜霉素引起的先天性弱仔。
  2.分娩哺乳期弱仔形成的原因
  ⑴滯產造成弱仔增多。破水后半小時未見胎兒娩出,或胎兒娩出間隔超過半小時均稱為滯產。滯產常造成胎兒通過硬產道時間過長,形成臍帶箝閉或部分箝閉,導致胎兒供血不足,由于腦缺氧出現傻胎,即出生后定向困難,不會尋覓乳頭,不會吸吮,如果不能盡快地誘導恢復吸吮行為,極易在初生重合格的仔豬中形成后天性弱仔。
  ⑵助產不當或不及時造成弱仔。如助產時損傷了肢蹄、眼部、口鼻均可造成生活能力下降出現弱仔;未能及時撕破衣包更是造成弱仔的常見原因。
  ⑶有效乳腺(或乳頭)過少。若第1胎仔豬數少于乳頭數。又未訓練少數仔豬會吮兩個乳頭的話,那么未被吸吮的乳腺(乳頭)難以充分發育,造成后續胎次有效乳腺(乳頭)過少,乳頭不夠分配,如果寄養不成功,極易形成弱仔。
  ⑷乳腺發育特別充分的大個母豬易形成弱仔。由于大個母豬在側臥哺乳時,上排發育良好的乳頭會向上翹,不少初生仔豬夠不到上排乳頭,吸乳不足,形成弱仔;產床狹窄,母豬躺臥時不能充分伸展,造成下排乳頭不能充分暴露,也易形成弱仔。
  ⑸引起無乳或少乳的所有因素均會使弱仔增多,其中以產后無乳綜合征、高溫季節少乳的影響最明顯。
  ⑹有分娩癔病的母豬,如不能盡快糾正拒絕哺乳的行為會造成整窩的弱仔。
  ⑺乳期管理不當可產生新的弱仔。例如未能有效防治仔豬腹瀉、滲出性皮炎、鏈球菌病:教槽不到位,21~25日齡斷奶日采食量達不到100 g的仔豬;管理粗放,造成意外傷害的仔豬;錯誤地應用喹諾酮類藥物引起骨關節發育障礙性弱仔,應用磺胺類藥物引起免疫功能不全性弱仔與貧血性弱仔,應用氟甲砜霉素引起免疫抑制性弱仔以及長期應用其它抗菌藥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性的弱仔。
  3.保育期形成弱仔的原因
  保育期是仔豬開始適應獨立自主生活的重要階段,常常可形成弱仔
  四、仔群體量的界定
  既然弱仔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事實,而弱仔又對生產有巨大的危害,那么弱仔群體量的界定就顯得特別重要。新生仔豬中準許10%的弱仔存在,但是這部分弱仔的初生重應在1.0~1.3 k g以下(各場的情況有別),低于1.0 kg的仔豬當然可以在人工精心照料下成活,但其資源的浪費與帶來的疾病風險常常大于它自身存在的價值。新生仔豬中的10%弱仔在哺乳期與保育期會被部分淘汰,在此期間,如果不出現新的弱仔,那么群體中的弱仔不會超過10%。管理較好的弱仔率在5%以下,管理良好的弱仔率在3%以下。  
  五、仔的防治
  1.消除上述各階段弱仔形成的原因,方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弱仔的產生及其對豬群的危害。
  2.先天性的弱仔可用“乳能”(Vigoro1)補充高能,增強生命力。
  3.腹瀉引起的弱仔,可試用谷氨酰胺、益生菌恢復受損的腸絨毛。
  4.飼料中要常規添加足量的霉菌毒素處理劑,防止因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引起的隱性弱仔;接種疫苗時,可同時注射3 mg/k 的左旋咪唑,以增強免疫反應,減少隱性弱仔。
  5.治療無望的弱仔應及早下決心果斷淘汰,以免貽害豬群、增加生產成本。

  綜上所述,弱仔是里不可忽視的群體,弱仔不僅僅出現在產房,在哺乳期與保育期均可產生弱仔;弱仔的成因復雜,要減少弱仔,將它們控制在適當的比例,應該從產生弱仔的每一個環節上針對其發生原因做好飼養管理、基礎免疫;要特別警惕隱性弱仔,遠離隱性弱仔是可以做到的。.管理好弱仔群體是生產遠離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4-10-12 23:03:42 | 只看該作者
減少弱仔也是提高飼養效益的重要方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4-10-19 14:35:32 | 只看該作者
關于弱仔該不該淘汰已經在業內爭論好久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0 11:4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