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金建杭近日在位于中國東北的吉林省長春市透露,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后,涉農電商將成為阿里集團未來重點布局的三個重點領域之一。
22日,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平臺的“特色中國吉林館”正式開館。“特色中國”是淘寶網主打地方特色農產品,附帶旅游、特色工藝品的重要電子商務板塊。
一個籽粒飽滿的向日葵花盤,在中國東北的縣級城市,只能賣上3元人民幣;而在淘寶網上,這種花盤要價38元,并且在一天里,可以銷售3000余個。
從2010年至今,阿里平臺農產品銷售額的年均增速為112.15%,農產品銷售額從2010年的37億元左右,發(fā)展到即將在今年年底突破800億元。
2013年,淘寶網生鮮產品(包括水產、肉類和水果)的增速高達194.58%,在所有品類中排名首位。
“我們斷定涉農電商未來會是一片藍海,所以決定嘗試一番。”金建杭說。
在中國,最先通過電商熱賣的產品是圖書。其后,從服裝到電子產品,中國電商的主打商品幾經變遷。
一直以來,在這個農業(yè)大國,農產品卻被認為不宜在電商平臺上銷售。
“農產品屬于很重視體驗性的商品,而且對基礎物流配送的要求較高,再加上中國人早已形成在農貿市場和超市購買農產品的消費觀念,電商涉農一度不被看好。”阿里巴巴集團研究院研究員陳亮說。
然而阿里巴巴的研究團隊發(fā)現,中國傳統(tǒng)農產品的產銷方式有很多弊病,傳統(tǒng)農產品銷售供應鏈過于復雜,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利。
生產者沒有定價權,農民收入始終難以提高;而在良莠不齊的市場中,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也需要經驗智慧。
生活在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的市民王子謙發(fā)現,很難從市場上買到正宗的新疆和田大棗。
后來,王子謙還是選擇到網店尋找“正宗”。“一些主打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網店,是電商企業(yè)跟各地政府合作的,食品安全也有當地政府把關,我這才能放心購買。”
“越是落后、閉塞的地區(qū),他們的農產品往往是原生態(tài)的、不可多得的,它們通過電商改變自己生存狀態(tài)的愿望就越是強烈。”淘寶創(chuàng)新事業(yè)部總經理余向海如是說。
東北地區(qū)是中國的糧食主產區(qū),其間公主嶺市商務局局長孫殿普就計劃組織生產者和經營者,集中學習電子商務知識。“多開幾個網店,把村里的油豆角、玉米等特產賣到全國去。”他說。
恒大集團在今年8月宣布,在中國東北地區(qū)投入重資,發(fā)展糧油、乳業(yè)、畜牧產業(yè)。預計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約為163億美元)。
金建杭透露,涉農電商極有可能成為這兩大中國“巨頭”企業(yè)下一個合作領域,恒大集團種植的有機大米等產品將通過阿里提供的電商平臺進行售賣。
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yè)聯(lián)盟副秘書長蔣海泓認為,在美國上市成功融資200余億美元后,阿里集團將這筆錢投入它所規(guī)劃的三大領域,不僅會促進C2B模式的優(yōu)化和發(fā)展,而且會深刻地重構未來中國農民的生活方式。
“‘買世界’、‘賣世界’,中國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都將迎來提升,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率也將大幅提高。”蔣海泓說。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姚友明 姚湜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